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一、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社会学专业(社会人类学方向) 学制:四年 本学科拥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史三硕士学位点,以培养“前沿性、综合性”跨学科人才为目标。前两年半学习普通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后一年半学习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基础理论知

本文标题: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

社会学专业(社会人类学方向) 学制:四年
本学科拥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史三硕士学位点,以培养“前沿性、综合性”跨学科人才为目标。前两年半学习普通教育课和学科基础课,后一年半学习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东北亚区域(及跨境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通晓社会调查、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和技能,了解我国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和风俗,初步掌握有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法规,能在各级 政机关、社区、外企、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符合条件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人类学通论、民族学概论、社会工作原理、社区概论、民俗学原理、宗教学概论、民族理论与政策、文化学导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概论、朝鲜族历史与文化、社会调查与方法、西方社会学理论等。就业前景:在民族宗教事务、统战、民政、侨务、外事、旅游、文物、博物馆等部门和相关的政策研究机构,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和外国在华机构的公关、策划、管理、和文秘部门工作。
社会学类啊~就业比较困难,满天飞~
老师,您好:

我是本系的一名学生,最近一直处于困惑之中,而这种困惑一方面是来源于对专业的困惑,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系的一些情况的困惑,在我所认识的同学中间,这样一种困惑,我想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可以说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有这样一种想法的。

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是毋庸置疑的,而社会学系毕业的学生,其社会竞争力是可想而知的,企业用人都是讲究绩效的,“我用你,你能为我做些什么,社会学又是干什么的呢?”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一般都很无奈,因为说实话,社会学也并没有给我们什么实际有用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对于那些有志于学术的同学来说,或许是很有用的,但是对于很多同学来讲,这些理论或许在他们离开校园之后,一辈子都不会去碰的。所以在求职的过程中,社会学系的同学就像是一些社会多余的人,企业招聘都是要一定专业背景的,而我们几乎没有,所能做的也只是一些销售的职位,这些工作一般没什么学历要求,也就是所谓的“跑街先生”/“跑街小姐”,既辛苦,社会地位又低,其实这种职位,你不用读大学,也是可以去做的.(没有歧视这类职位的意思)。而对于高级一些的销售职位,则是需要专业背景的,我们什么也没有,社会学就是社会,所以这些职位我们一般是不投简历的。或许老师你要说,很多职位,其实需要看的是个人实际能力,但是当企业招聘的时候,他是不会了解你的实际能力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他是宁愿选择一个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而不会选择一个什么专业都不是的社会学系学生的,我们都无法进入这个企业,又怎么来展现自己的才能呢?大学四年,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状况,而是使自己成了一个弱势群体,可悲!

还有一点,就是社会学系的老师,除了“关心”学生的论文(学年,毕业论文)之外,似乎对学生的职业诉求,根本无人问津。论文要讲究规范,要讲究社会意义,但是大学四年,写了那么多论文,究竟改变了多少社会现实呢?什么都没有,连自己都无法改变,还能指望发掘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老师,是否曾想过,当学生在为自己未来职业所担心的时候,还会有什么心情去追求所谓的论文规范,论文质量呢?因为论文写的再好并不能为加强自己的就业砝码(本人在校期间,分数也不低),所以很多学生也就更愿意将时间花在简历,花在实践上了,而不是“学术”上了!

再来谈谈社会实践的事情,众所周知,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社会学的学生而言,这样一种经历才是加强你就业的砝码。但是我们系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选个课题,学生帮着去做,难道这也叫做实习吗?说的难听点,就是老师的“廉价劳动力”而已!发个问卷,叫人填写一下,这就是我们社会学系的实习了吗?说实话,这种事情,我们在初中的时候,也已经会做了,何必还要读什么大学呢!?当与外校同学交流的时候,人家总是说“实习,好累,真羡慕你们,你们的老师太好了”的时候!你知道我们是怎么想的,我们羡慕的才是他们,到公司实习,那才是对人的真正锻炼,或许只是一些小工作而已,毕竟那样使你对企业有了个了解。而社会学系老师对我们的“好”其实是对自己的“毒害”!

自己已经毕业了,也不想埋怨什么,而自己也将踏上南下的火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寻找自己的天地,只是觉得社会学系是该进行改革的时候了,不然每年那么多同学,天真的选择了这样一个专业(很多是调剂的),到毕业的那天,才知道,原来研究社会的社会学学生是将被社会所抛弃。有点背景的学生问题不大,他们可以找份好工作,而对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而言,面对他们的又是什么,每年高昂的学费,自己刻苦的学习,当走上社会的时候,社会上的人连社会学是什么都不知道,那样的无奈是老师所无法体会的!?(曾记得有个社会学学弟,曾在图书馆啃着馒头,看着社会学的书籍,看到这里,自己有的只是辛酸,真想快点告诉他,你应该努力去转系,因为社会学,只是有钱人的“游戏”,你玩不起!)

费孝通老先生已经走了,他的成就与努力有目共睹,本人也是佩服至极,但是最近有个同学告诉,如果没有他,是不是就没有中国的社会学,那样他也就不会在这样一个专业,那也就不会。。。。。

听完,我只是无奈的一笑!

bush1972,您好!

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想造成目前社会学系就业困难,不但是专业本身问题,还有很多环境因素,就如历史、中文专业一样,社会学应该说一个基础专业,而不是应用型专业。并且如果硬要规定社会学的职业方向吧,也许政府公务员、新闻传媒、工青妇、公检法、调查咨询等相对比较好一些,企业、公司尤其是一些小公司真的不太适合社会学(去看一下英格尔斯写的《社会学是什么》);这是从专业对口的角度讲,但是从通识教育讲的话,我想主要是看个人能力,据我所知一些学历史、社会学的学生也有被大公司录用的,他们看重的是学生的素质,进公司后再进行培训。你们这届的学生又有些特殊,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有146人,这在全国也没有这样的情况,我曾经与有关方面讲过,社会学专业每届最好40名学生,最多不要超过50名。但是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你又能怎么办!在某种意义上,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是与这样的扩招有关的,以及专业设置不合理有关。我也曾经与一位学生讨论过相类似的问题,其实在西方,那些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社会学家很多出身豪门,或者是贵族,包括那些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都有这样的情况。因此,这类学科是有钱人、有闲人读的,他们不需考虑五斗米,也可以更超脱一些。平民百姓读的是应用类、可以赚钱的专业,文科中的管理、法律等,理工科中的应用性学科。很遗憾,如果从找职业的角度看你被误导了。提个小建议:去试一下司法社工,虽然赚不了很多钱。
这个专业其实算是比较冷门的,但是民大的文科类专业一般来说还算可以,你可以以后考虑考研考到不错的学校去~~~文科类专业的课程都还好,主要是你平时要加强自己能力的锻炼时最重要的~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二、2019年社会学就业前景分析

目前来看
心理学就业较为艰难
但是发展前景较好

三、用一种社会学理论分析一种社会现象

富豪偷税漏税现象
理论:义务不统一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手段之一。因此,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呢,富人才会纳税,纳高额的税。而穷人才会更多地享受到纳税所带来的各种福利。因此,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可能会使富人有一种受挫感。所以就会偷税逃税。

用社会学理论解释追星现象
原因:
主要可以参考社会心理学的理论:
追星人的心理发展特征
晕轮效应——
功能:
正向的: 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等
负面的:沉迷

社会学的理论来解释“个人与班级体”
对个人来说这是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角色。(室友、班委)
班级亚文化。
班级声望高的人具有什么特征。
初级群体。
集体行为。
符号互动、结构功能。

是这样的不? 网上找的 有点晚了.. 希望有帮助

四、学习社会学以后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呢?

主要就业方向是担任社会公职,从事公共服务工作或研究工作。
社会学【Sociology】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客观事实:社会行为、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主观事实:人性、社会学心理等)的拥有多重范式的学科,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从社会哲学演化出来的现代学科。社会学是一门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学科。主要有科学主义的实证论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义的理解方法,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联系,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活动的知识体系,并以运用这些知识去寻求或改善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了由微观层级的社会行动(agency)或人际互动,至宏观层级的社会系统或结构,因此社会学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并列于社会科学领域之下。
特色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大学等。
主要课程
职业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环境社会学、青年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越轨社会学、妇女问题、种族问题、社会问题、社区、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微观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发展社会学、人口社会学。
比较社会学;社会地理学。
艺术社会学、知识社会学、道德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研究中国的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史、实验社会心理学。
经济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福利社会学。
就业方向
科研、 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

五、如何利用归因理论进行学生就业指导

 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就业。很多大学生把就业困难归罪于世界金融危机,对就业前途悲观、失望、迷茫。所以,在进行就业指导中,我们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最有说服力的理论应该是归因理论。本文重点探讨归因在就业中的运用,
  
  一、归因理论的基本内涵
  
  归因是指人们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或结果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奥地利社会学叫海德(Heider)。美国心理学家维纳(Weiner)在海德的归因理论和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很有影响的“三维度、四因素理论”,即成败归因理论。维纳分析确定了归因的三个维度,即原因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和可控性维度。又把人们活动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四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根据归因理论,人们的归因可以分为四种情况:(1)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能力高低。(2)内部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如努力程度。(3)外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任务难易。(4)外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如运气的好坏。
  动机的归因及相关研究发现,在各种因素中,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将成功归于能力,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如果把失败归于努力,会有利于维持学生的自信心,并能激励他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如果将失败归于能力,会使学生容易放弃努力,久之,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变得无助、冷漠,听之任之。一旦学生由于消极的归因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则表现为自尊心下降,有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做出努力。一般来说,那些在学校被老师视为能力低下,同时又被其他同学看不起的学生通常具有“习得性无助感”的特点。
  心理学家罗特(Rotter)于20实际五六十年代又提出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即控制点。其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其后果的控制力量的来源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的发生的后果,取决于个人在从事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因而成为内控者。而另一些人认为,个人生活中的多数事件的后果,是各种个人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命运和运气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的生活后果负责,控制点位于个人之外,被称为外控者。
  由于内、外控者所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因而他们对于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内控者由于相信自己可以发挥作用,因而在面对失败的时候倾向于不怀疑未来改善的可能性,面对困难时态度与行为的方式是符合社会期望的。相反,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后果的积极关系,他们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候倾向于把责任推向外部原因,不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而(下接第3页)(上接第2页)是转向寻求援救或是以赌博的方式碰运气。这种人倾向于以无助、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这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归因分析
  
  伴随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的艰辛。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再加上去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总计约710万人需要就业。大学生的失业率是12%多,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如何帮助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困境的时候,能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呢。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把成功归功于运气等外控点,而把失败过功于能力等内控点,进而自己悲观失望。那么,就业难的原因有哪些呢?
  1.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破产,大学生就业受到冲击。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又创新高。中国社科院举行“2009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与会专家指出,预计2008年GDP增长大概能达到9.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率达到7%,比去年下滑了一半左右。估计明年GDP的增长速度可能达到8%左右。预计大学生今年毕业560万左右,估计到年底的时候,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2009年,中国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明年的调查失业率有可能超过9.4%,将是官方维系的登记失业率的两倍。就业形势紧张的局势可想而知对。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人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就是难上加难了。
  2、国内就业结构总体上存在着地域不平衡以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虽然从全方位看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尤其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3.主观上,很多大学生就业心理出现偏差
  许多学生对于自己能够做什么或者说想要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不太清楚。对前途表现出迷茫、无助。部分毕业生过高估计自己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对一般的用人单位不屑一顾;部分毕业生过低估计自己的水平,严重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能恰当评价自己,但是却没有一个职业的定位,仍然不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甚至于部分毕业生选择放弃就业,从而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工作。
  维纳认为,人们都会而且需要把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而归结于不同的原因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行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冲突和情绪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归因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

  
  三、大学生自身归因错位
  
  归因理论将内在的认知过程与外在的行为表现、主观状态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归因对后继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动力作用。这暗示了一种可能性,即改变个体的自我归因,就能改变其后继行为。也就是说,归因的变化可以引起动机的变化,动机的变化则对行为又有直接的影响。简言之,归因的变化可引起行为上的相应变化,而这种新的行为又会改变归因。根据归因理论,人们在活动中由于错误的、不精确的归因方式会表现出不良的情绪、期望和行为,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就业行为归因不准确,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主观和客观因素,因而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大体上有以下几点:
  1.对社会上某些不合理现象归因不准确。由于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还相对较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也不可能都尽如人意,再加上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产生巨大反差,毕业生的情绪受到影响,部分毕业生把择业失败单纯归因为社会不公平、不合理、自己生不逢时。进而怨恨现实,悲观失望。如果大学生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懂得关心国家发展和社会现状,不懂得危机也是挑战和机遇,往往会影响到自身职业的选择和成就,其择业必然会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2.对自我归因不准确。归因按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他人的归因和对自我的归因,即通过对别人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和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省,进而推测判断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毕业生大多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不能对行为结果进行正确归因,造成了择业的困惑。具体而言,他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价值观念、职业理想等不能正确地了解,或仅仅因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而改变对自己的全部看法,这势必使其在择业过程中存在非理性的选择。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想要高层次或符合他们需要的人才,而毕业生想找好单位。大学生在双向选择中,要做到知己知彼,清醒地认识自己和外界,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
  3.对择业中的成败归因不准确。一般人在解释别人的行为时,倾向于性格归因;而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则倾向于情境归因,这两种不同的归因倾向都可能导致归因偏差。面对择业的成败,有些大学生会因取得了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单纯地从个人喜好出发,完全认为是自己的能力超强所致,这就是性格归因。而有些大学生却将失败归结为社会或外界不能给自己提供发展的机遇,自己运气总是很差,因此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就业技巧、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这就是情境归因。在择业过程中,这两种不同的归因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情感和行为。
  
  四、运用归因理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之所以在择业时存在着诸多不良心态与不能对自己进行合理归因有很大关系。正确择业观的形成能使学生摒弃不良择业心态,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定位、科学分析,形成一种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就业力”。
  1.正确引导,构建归因教育。对大学生要进行正确归因教育。由于大学生存在信息不足、社会认知较少等问题,可能造成归因误差,影响就业期望、动机。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第一,要对归因理论进行研究。学校要了解大学生的归因风格,为纠正大学生的归因提供参考。大学生也要明确自我的归因缺陷,纠正错误与偏向。第二,进行就业教育,更新就业理念。就业指导者要积极进行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客观评价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价值观念。在就业困难时期,尤其要引导他们更新就业理念,打破传统意义上“一锤定音”的择(下接第4页)(上接第3页)业观和价值观。第三,营造健康的就业氛围,国家和学校要把营造健康的社会就业氛围作为重要内容来抓。
  2.提高自身素质,探讨个性特征。人们对结果的不同归因,通过自信心、自尊心、情绪态度的变化影响了人的后继行为。按照归因理论构建这样一种广义的就业指导模式,除了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众多要素的不可或缺外,还需要结合影响人们归因的个人特征、他人反映、社会常模等因素来进行设计,这就需要按照全程化、分层化等原则进行设计安排,而重要的是要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归因理论设计的就业指导模式应完全是以个性化为基础的。这样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才最有针对性
  大学生不论属于何种归因风格,都明确地认识到能力、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大学生就有必要努力学习,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3.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归因的培养和训练。研究表明,人们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因素,而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自身以外的情境或他人,这就是自利性归因偏差。应有意识地运用归因理论加强对大学生“自利性归因”的矫正,帮助他们全面分析可能产生成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适时进行归因训练对矫正大学生不良的归因倾向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助于大学生择业动机的端正和自我意识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除帮助大学生分析自己现有的能力之外,还应帮助他们学会从机遇、努力、目标难度、人际关系等多方面适时调整自己。
  在教学中要重点训练大学生这几项内容:
  激励:激励是将人们的理想转化为具体行为的连接手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大学生在就业期间最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时失败后消极、沮丧、否定自己,归因错位。所以,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正确引导其归因方法,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抗压和抗挫折能力。激励的方式大体如设定目标,引导行为;鼓励参与,促进行为;培训提升,促进发展;树立楷模,提供典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积极投入人生。
  更新观念:思想总是行动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支配行动。所以大学生要树立创新的就业观。树立创新就业观有两个要求,首先要有正确的职业观,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的总体看法,从根本上制约着人的职业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职业的看法已经突破以往对职业荣誉、地位的划分界限,由过去单一化、终身化向多元化、利益化转变。现代人正普遍接受一种“职业无贵贱,价值优先”的择业原则,即以职业适应性为前提,以追求最大利益和自身价值为目标的职业个体观。其次要摆脱传统的就业思维模式,善于观察、发现,勇于突破,在市场供需之间寻找切入点,在现有职业的“夹缝”中开辟新的职业空间。总之要主动就业、创新就业、储备就业、更新就业。
  总之,就业问题不单单是大学生的问题,而是全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就业也不单单是大学生的能力问题,还包括个性、心态、价值观、机遇等方面,高校教师要帮助大学生全方位归因其成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其道就业指导的作用。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类。就业问题》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10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