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

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一、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

本文标题: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它是一本耐读的经济学专著,也是一本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书。
我有专业论文,如果楼主不满意网上随意找找一大堆的东西的话可以联系我(点我可见),如果楼主只是想了解一下不想深入的研究(比如论文)的话上面的那些资料应该也够了。

=======================
7 【篇名】 失业人口的成因及治理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郭庆松.
【刊名】 柴达木开发研究 1996年05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博士生 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助研.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正> 失业人口有两种形态: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显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处于分离状态,劳动者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或有很少的救济或安置等收入;隐性失业是指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得不到有效的结合,我国现实中的“三个人的活五个人干”人浮于事的状况就是典型的隐性失业现象。本文仅讨论当前我国城镇地区显性失业人曰(下文只称失业人口)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对隐性失业人口存而不论。
【光盘号】 ELAW96S9

8 【篇名】 我国失业问题成因及治理对策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盛涛.
【刊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05期 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还存在失业问题,取而代之的是“待业”的说法。直至1994年初,国家统计部门才弃用早该废止的“待业率”指标并正式公布失业率这一指标,开始承认失业问题,随后人们围绕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一、目前我国失业的基本状况失...
【光盘号】 SOCI96S3
【篇名】 失业问题的症结: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的分割运行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童星.
【刊名】 探索与争鸣 1995年01期 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南京大学.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失业问题的症结: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的分割运行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童星失业现象是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和市场配置资源变动过程中的伴生物,它的出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几十年来我们曾真诚而坚定地为消灭失业而努力,结果表面上一时消灭了显性失业,可冒出了日益严重的隐性...
【光盘号】 SOCI9501

【篇名】 失业:新的解读与治理方案——评《失业论——中外失业问题研究》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秦兴方.
【刊名】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03期 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 江苏扬州225009.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当前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现实矛盾 ,失业问题是最突出问题之一。如何解决城镇下岗失业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成为我国政府及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这方面 ,2 0 0 2年 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学勤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光盘号】 ELAW0308

7 【篇名】 加强失业调控 完善失业保险——全国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刊名】 中国劳动保障 2004年05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正>日前,全国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在扩大就业的同时,认真落实好失业调控工作的政策措施;研究部署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光盘号】 ELAW0508

【篇名】 经济增长、失业增加——中国失业现象的悖论?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彭白颖.
【刊名】 经济前沿 2005年Z1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业. 弹性. 固定资产投资. 消费需求.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着较高的速度,但与此同时,失业率也在逐年攀升。这已经成为我国失业问题的一个悖论。本文将从传统体制的变动、投资和消费的角度来诠释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
【光盘号】 ELAW0505S2

【篇名】 失业理论与中国失业问题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袁志刚.
【刊名】 经济研究 1994年09期 编辑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正> 失业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把失业降到最低水平成了各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我国,一方面由于人口基数大,近年来劳动力增长快,待业人数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导入,原来靠牺牲效率而处于隐蔽状态的失业,在市场化过程中成为公开的失业。因此,在目前的经济问题研究中失业问题日显重要。本文试图:(1)对现有的失业理论作一系统的回顾;(2)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当前失业的各种原因;(3)针对上述各种失业问题,探讨某些医治的对策思路。
【光盘号】 ELAW94S9

16 【篇名】 基于失业指数对社会失业状况的研究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张伯生. 王育良. 徐莲.
【刊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5年02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200336 .
【关键词】 失业. 失业率. 失业指数.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失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然而通用的登记失业率存在着很多缺陷。通过对失业人员情况的社会调查与街道登记失业人员的统计分析,证明了现行失业率不能全面反映社会失业现象,构建失业指数替代失业率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失业的状况。
【光盘号】 SCTC0508
【篇名】 加强失业调控 做好失业保险工作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初英智.
【刊名】 中国劳动保障 2004年05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本刊记者.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正>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3月18日召开的全国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上宣布,从今年开始,劳动保障部将集中力量,探索行之有效的调控失业的办法和措施,争取用2到3年的时间,初步形成失业调控的政策措施体系。从此,失业调控将在整个就业整体战略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光盘号】 ELAW0508

【篇名】 我国失业问题的根源及治理——兼议加入WTO对中国失业率的冲击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肖艳.
【刊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2年04期 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云南财贸学院工商管理系 云南昆明650221.
【关键词】 失业. 劳动力. WTO. 就业.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失业问题已成为并将在一定时期内继续成为中国的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以数字为依据考察中国的失业状况 ,不能将中国现阶段及加入WTO后的失业现象简单地用西方经济理论来加以解释 ,这是一种经济转型期的特殊根源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根源相交错的特殊现象 ,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治理。
【光盘号】 ELAW0211

3 【篇名】 西方失业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的分析及治理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余淑均.
【刊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01期 编辑部Email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武汉大学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关键词】 失业. 再就业. 治理.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本文从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失业的理论解释出发 ,分析了我国失业问题的由来、原因及趋势 ,提出了我国失业问题的治理方式和途径 :从宏观上 ,运用宏观经济管理政策措施 ,从微观上 ,把解决再就业问题与深化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着力培育新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并从不同角度解决再就业问题。
【光盘号】 SOCI0207

4 【篇名】 中国失业的性质与失业治理对策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盛仕斌.
【刊名】 当代经济科学 1998年04期 编辑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自1993年我国政府成功实施宏观经济调控以来,我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但是也是在这一时期,尤其是最近几年,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一部分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乏力,开工不足,同时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失业问题取代通货膨胀问题而成为当...
【光盘号】 ELAW9809

5 【篇名】 治理城市失业不能只有短期措施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袁志刚.
【刊名】 探索与争鸣 1995年07期 编辑部Email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复旦大学.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治理城市失业不能只有短期措施复旦大学副教授袁志刚博士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对主要矛盾,相比之下前者所经历的时间较短,如西方各国在80年代中叶以来,这一问题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失业现象却久久挥之不去,甚至在当前的经济复苏阶段,...
【光盘号】 SOCI9501

6 【篇名】 治理失业人口的对策思路 CAJ原文下载 PDF原文下载
【作者】 郭庆松.
【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1996年05期 编辑部Email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期刊
【机构】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聚类检索】 同类文献 引用文献 被引用文献
【摘要】 治理失业人口的对策思路郭庆松当前,中国城镇地区的失业人口主要由这样三部分组成:第一,登记的失业人口。它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16岁以上及男50岁以下、女45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人员。...
【光盘号】 SOCI9601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它是一本耐读的经济学专著,也是一本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书。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它是一本耐读的经济学专著,也是一本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书。
2006年,中国存在巨大的就业缺口,将有1400万需要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失业问题得不到缓解是否会引发社会动乱?是否会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国家发改委关于2006年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劳动力总量的供过于求的问题将更趋严重。报告预测,2006年,16岁以上的人口增长将达到高峰值,新增劳动力1700多万。全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总量为2500万人。但是,预计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100万个,而需要工作而又找不到工作的人数将高达1400万人。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高辉清博士指出,中国第三次失业高峰正在到来。他所说的第一次失业高峰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知青返城,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第二次是指上个世纪90年代大批国企工人下岗。高辉清表示,当前的第三次失业高峰将比前两次更加严重。主要原因不仅是需要工作的人数之多前所未有,而且面临产能过剩的严重局面。前几年在经济高涨中所形成的新增产能达到空前的规模,使得增加就业的工作更加困难。

*方觉:老百姓对失业问题已经麻木*

这一波凶猛的失业洪峰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应对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环境呢?对于这个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旅美独立评论人士方觉对记者表示,失业问题存在已久,老百姓对此已经麻木,不大可能因此而闹出大事。

他说:“我觉得这个问题在中国起码已经存在10年以上了。总的趋势是越来越严重,1400万人找不到工作,这个数字是很大的。但由于它存在的时间很长,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失业者或者潜在的失业者有一种麻木感了。”

曾经长期在中国大陆从事经济工作的方觉表示,中国的失业问题一部份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现像,比如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但方觉指出,还有一部份是政府政策造成的。

二、感兴趣的社会学选题该怎么写?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
(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
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
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
(四)定稿
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
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
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
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
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
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
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
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以下题目仅供参考:
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如何看待美丽
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调查研究
从女大学生就业看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
高校农村女大学生现代化过程研究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
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
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研究
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研究
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考试诚信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信用时代——对影响大学生信用观的重要因素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
大学生打工现状及其社会问题
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
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大学生“英语热”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校园乡亲:大学中的老乡群体研究
大学生留学决策与社会阐释
大学考研决策与社会阐释
大学生村官的抉择与社会阐释
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境况研究
大学中的社会分层现状研究
大学班级文化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
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
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
当代大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分析
从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看文化传统的变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
影响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社会因素研究
我国大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题目

中国女大学生的女性意识研究
当代女大学生如何看待美丽
当代中国女大学生的情爱观念调查研究
从女大学生就业看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
高校农村女大学生现代化过程研究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时尚追求调查研究
中国大学生的交往方式研究
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意识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研究
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意识研究
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研究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研究
助学贷款与个人信用制度建立研究
大学生诚信认知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大学生考试诚信的社会学研究
走向信用时代——对影响大学生信用观的重要因素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
大学生打工现状及其社会问题
大学生兼职状况调查研究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研究
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研究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
大学生“英语热”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校园乡亲:大学中的老乡群体研究
大学生留学决策与社会阐释
大学考研决策与社会阐释
大学生村官的抉择与社会阐释
中西文化交流中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境况研究
大学中的社会分层现状研究
大学班级文化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研究
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
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社会支持网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家庭背景的相关研究
就业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
大学毕业生社会适应
大学生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传统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论当代大学校园文化热点的变迁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适
当代大学生对待中西节日的态度分析
从当代大学生的节日观看文化传统的变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
影响当代青年择偶观的社会因素研究
我国大学本科教学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1、关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之前我做过这方面调查)
2、农村教育制度的改革
3、中美社会保障的差异
4、经济危机给农村带来的影响(农民工的影响)
5、改革开发对农村社区的影响(主要对社区规模、特征的影响)
这些都是我自己想,可能不太全面,我也是学社会学,可能以后也会写这样的题材
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

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

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

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

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

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

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

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

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

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

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

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

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

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

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

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

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

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

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

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

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

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

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社会选题最近是社交科学类的比较火,最能吸引注意力的不再是道德伦理,现在一个动物都能引起比人更大的关注度,这是人性的沦陷。可以以此为题
你可以先拟定一个题目或者几个关键词,然后上笔杆网,用它的选题分析功能,希望给你带来灵感和帮助!

三、大学生创业 从社会学角度怎么说,求800字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关系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不断改革,体制不断创新,但大学生学习状况仍有待改善。
一、大学学习现状
虽然广大学生对各门课程能基本完成任务,对自身状况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但由于高校扩招,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习观差异较大,大学生学习状况整体较混乱,存在一些比较集中的问题。
(一)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我效能感低,学习拖延,缺乏学习动机
在经历高考的高压后,以完成学习目标的心态进入大学,学习压力消失,60分成为目标,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应付考试,找工作成为其追求。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对成功完成学业任务的能力判断,部分大学生作业选择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遇到挫折轻言放弃。学习拖延是指学习者有意推迟启动、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由于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认识不明确,及对失败的恐惧,或过于追求完美,使学生不敢轻易开始学习任务,不敢尝试有难度的学习任务,加之对任务难度、意义、时间估计缺乏认识,导致学习茫然、更害怕失败。学习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个体学习行为以满足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部分大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对课程有厌倦感,由学习兴趣和学习结果引起的近景性学习动机较多,带有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的远景性动机不多,学习动机多变、现实与职业挂钩。
(二)学习倦怠,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倦怠是指一种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与行为的学习心理,由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三方面构成。由于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的问题,容易出现沮丧、缺乏兴趣;由于学生厌倦学习表现为逃课、不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成就感低则反映在学习体验中的低成就感。部分学生不再认可学习重要,对学习目标认识不清,关注不够;失去了对学习的激情与兴趣,在学习中并不感到快乐,不喜欢老师,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也感觉索然无味,终日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学习中缺乏自控性,遇到困难轻易妥协,学习中容易受各种事情的干扰,有些学生沉迷网络;部大学生对学校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失去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三)学习心理浮躁,失信失实严重
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大学生出现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盲目自大、意志薄弱等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和思考;对自己的表现与努力急于求成,意志薄弱,轻言放弃;对自己的学习投机取巧,态度不端,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普遍;上课不认真听讲,做自己的事情;作业互抄,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课余时间不学习;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沉迷网络;缺乏主见,轻易动摇自己的学习观和价值观,不求甚解,有的兼职打工,荒废学业。
(四)学习主动性不够,学习无计划,缺乏创新能力,质量下降严重
学习主动性是指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持久的发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及其功能。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自觉自愿与学习活动的内隐态度与行为倾向,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而非强制、勉强、被动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平时被动的上课,考试被动的临阵磨枪,死记硬背,学习主动性差,时间利用率低。上课填鸭式的教学依然普遍存在,使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灌输者,缺乏判断思维,没有判断意识,无法提出问题,进行创新。每年考试补考人数增多、次数增多、态度不端正、制度不健全、程序不完善、监考过松。
(五)大学生学习权益问题凸显
大学生学习权益主要指在教学计划的允许范围内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质量的保障权和学习方式的自由选择权,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对教师所授内容的异议权以及无论学习成绩好差、身体状况强弱的学生在学习上享有平等权。大学生普遍对高等教育有很高的期望,都希望能通过大学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更多领域、更前沿更实用的部分有所涉猎;有科学多样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来定位自己的学习;有宽松的制度和自主选择的权利。而现实是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内容陈旧远离实践;学习方式突出教师中心,且师资质量无法满足需求;学业考评中知识记忆,应试色彩明显,评价方式单一;学习制度缺乏弹性,限制过多。使学生抱怨不断、沉默不理、逃课和作弊屡禁不止。
二、从社会学视角进行成因分析
大学生处于储备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规划学习,科学的利用时间,积极的完成学业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基本保证。基于对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认识,从个体、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社会五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因素
第一,大学入学后期望与初步学习的反差使部分学生需要得不到满足,引起学生普遍的失落感,甚至失去对所学专业的热情。第二,学生自身学习状况的优异与否,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强度和普遍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第三,学生进入学校的方式,以及对学校、专业的满意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些调剂的学生进入校园便产生了对所学专业所在学校的鄙视,根本无法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第四,高校收费制度改革,丰富了大学生的角色,促使他们开始尤其关注自身的利益。国家从免费全包到收取费用,使高等教育逐渐市场化,学生从单纯的受教育者、被管理者,成为了消费者,他们开始关注受教育的质量,就业的需求。第五,就业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从统招统分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使学生更关注自己通过大学的学习后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由于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受高等教育的人逐年增多,毕业生也随之急剧增加,这给大学生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极大压力。这种形势下,大学生的追求就是通过大学学习就业谋生。第六,学生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中,将教学定义为内容被动地接受活动,关注教师的解释和对事实的判断,而不是自身积极审视或探究,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且不能有效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自身的思维习惯使自身无法适应大学无人监督的学习生活,导致无计划无规划。
(二)家庭因素
1.父母的期望与家庭状况影响
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有些学生出于实现父母的期望而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而一些学生出于父母的压力而产生近景性学习动机。有些学生出于改变现有家庭状况而努力学习,另一部分出于改变家庭状况而过分关注就业,荒废学业。家庭状况好的学生多为享受大学,更缺乏学习的动机。
2.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影响
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良好的家庭教育利于大学生清晰的规划四年大学生活和自己的追求,而过于功利化、社会化的家庭教育,导致学生投机取巧,荒废学业。
(三)学校因素
1.缺乏对学生学习观的教育
有效的学习观教育,对不良学习行为的遏制,保持积极上进的学习积极性和对专业的热情有重要的影响。加之不良学风、校风的影响,很容易在大学生一进大学就产生对大学学习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
2.学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中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权利,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苦练轻活动,导致学习负担过重,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依赖感,致使学生进入无人督促的大学后迷失。
3.教学设施不完备,教学资源缺乏
教学设施无法满足学生需求,教学资源缺乏,致使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大大降低,也同时降低了对学习的兴趣。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入学人数不断增加,高校现有教室越来越紧张、实验室图书馆资源紧张。
4.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的专业权威与个人魅力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期望,端正学习态度,校正学习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普遍性,从而提高对整个学科的兴趣,这也同时促使教师不断进步,但现实中由于教学科研经费的不断降低、任课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得不到提高等原因,很少教师能进行创新教育。
5.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管理上,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以学校、管理者为主体,学生要服从管理;课程设置教条化依然清晰可见,虽然有一定改革,但课程设置不合理依然存在;管理体制上从招生计划、入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都只求高度集中统一,看重对学生的约束与控制。
(四)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非正式群体。同辈群体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带有一点儿与成人权威相抵触的色彩。
同辈群体行为会呈现一点的默契性和传染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和社会性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课堂中,如果看到有同学看杂志不听课,那么这本杂志会在周围同学中传阅。同学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学习态度,也会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群体的学习态度。在大学教育中,班风、宿舍风气都会影响着整个班级、宿舍及相关宿舍的学习状况。
(五)社会因素
1.社会不良价值观的侵蚀
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化等不良风气渗透到高校,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等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成绩与就业无必然联系,放松对专业的学习。新读书无用论抬头,使大学生不再热衷于知识的获得,学习行为上摇摆不定,动力不足。
2.媒体的影响突出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希望,他们接触的媒体类型更为广泛。网络发展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尤为严重。网络极为方便地为我们提供了信息,也把有害信息、网络失范等负面带给了学生。除此之外,在使用网络上大学生存在对网络过于依赖,对网络应用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娱乐应用偏高,作为学习工具使用较低。

四、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就业难有2个原因:一个是大学生数量过多,是学校扩招导致!另一个是学校所学与社会要求的严重脱节导致的!解决办法,去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从底层做起!得不到多去面试……有时候不放弃一定就能得到! 满意的话请采纳!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咨询105 172 1233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摘 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用人单位、毕业生及高校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难 原因 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高校扩招后,大量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和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就其原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从社会就业市场环境看   第一、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据教育部统计,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2007年已增至495万,2008年达到559万,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已超过600万。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第二、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其他的搜题目自己看)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世纪9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万人预计到1996—21年平均新增1 45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3年212万,24年达到28万,25年将超过3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现在的大学生的数量基数大,竞争力激烈。第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可以达到一定的等次,但是动手实践的能力太差了。第三,自身的文化软实力不足,有些手高眼低……
专业不对口。大学生过盛。

五、急!急!急!分别用社会学的四种理论分析大学的某些现象。

学生上大学这一现象而言,大学本身就是教育等“文化”功能。而就大学来说,就是由统治群体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制度实行全面控制的体系老师授课与学生缴费的回报对等无疑是交换而冲突也是难免的大学生当然要在互动过程中不断地解释和定义互动对象,采取他们认为台适的、有价值的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随时了解对方的反映,来查看自己的行动是否合适,或者修改自己的目标和行动,或者坚持下去。不断进行的社会互动造就人们的共同行动,共同行动固定下来就成为大学结构。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失业问题原因现状及治理原因》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5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