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

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一、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Arthur Ashkin, 法国科学家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这可是55年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而诺奖这么多年

本文标题: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Arthur Ashkin, 法国科学家Gerard Mourou和加拿大科学家Donna Strickland,以表彰他们“在激光物理领域的突破性发明”。这可是55年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而诺奖这么多年历史上一共也只有三位女性获得这个奖项。

厉害了,我的加拿大!说起诺奖来,加拿大人还真是当得起“厉害了”这几个字,甚至有人称加拿大是不为人知的诺奖得主摇篮。你可能根本就想不到,加拿大这个建国刚刚150周年,人口不到4000万的国家,竟然拿到过这么多诺贝尔奖!好了,趁着诺奖季,我们就先来数数加拿大共有多少位诺奖得主。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加拿大人就是位大牛。1921年,多伦多外科医生班廷(Frederick Banting)发现了胰岛素。他随后与当时在多伦多大学任教的苏格兰生理学家麦克劳德(John Macleod)等人合作,成功地提取胰岛素并用于临床治疗。班廷因此获得192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1941年2月,班廷在乘飞机去欧洲战场参加二战时意外死于飞机失事,当时他年仅50岁。胰岛素被称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拯救了数以亿计患者的生命。班廷曾说:“胰岛素不属于我,它属于世界。班廷被称为加拿大英雄,可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对世界影响最大的加拿大诺奖得主。直到今天,人造胰岛素仍在造福人类。而现在加拿大的百元塑胶质钞票背面,就印着一瓶人造胰岛素。1949年,出生在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吉奥克(William F. Giauque)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数据显示,目前麦吉尔大学已有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主要集中在医学和物理两个领域。此外,多伦多大学已有10位诺贝尔奖得主,UBC则有7位(有些获奖者曾分别在其中的多所大学就读)。2017年一份非官方的统计资料显示,加拿大获得诺贝尔奖的总人数在全球排名第八。当大家纷纷在关注人口超过1亿的日本怎么可以赢得这么多诺贝尔奖的时候,或许真的还没有发现,对于加拿大这个人口小国来说,诺奖得主人数绝对算得上是名列前茅。

利塞·迈特纳出生在奥地利,发现了核裂变,直到后来的原子弹发明,尽管她并不知道其研究很可怕,当纳粹起来后,不得不逃到瑞典,尽管她被拒绝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界对她的成果还是不能否认
可怕的诺贝尔奖的发现肯定是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脑叶切除术。
算得上可怕的,情况可能很少见,但还是存在,比如获得1949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脑叶切除术。
我没有理解这个问题是个啥意思……诺贝尔奖的有些得奖的还真理解不了

二、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人,他们的成长故事?

屠呦呦,女,汉族, 党员,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惟一的女孩。“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1935年,5岁的屠呦呦被父母送入幼儿园,1年后,进入宁波私立崇德小学初小,成为一名小学生。11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西小学高小,13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器贞中学初中,15岁起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

1946年,16岁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结核,被迫终止了学业。

1948年2月,休学两年病情好转后,屠呦呦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进入宁波私立效实中学高中就读;

1950年,进入宁波中学就读高三;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专业是生药学;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诺贝尔奖得主:成长的十大因素

1、信念——“奋斗、探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在《科学与社会》这本自传式著作中写道:“当我还是一个10岁孩子的时候,我曾读过韦尼阿明·卡维林的一部杰作《船长和大尉》,其后,我便终生不渝地奉行着书中那位主人公萨尼亚·格里戈里耶夫的准则‘奋斗、探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2、转变——“学习的过程比考试有趣得多”
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洛夫特认为,人生中会有很多转变,但很重要的就是从本科 到研究生的转变。“如果成为一个研究生,你要学习如何获取新的知识,如何进行研究,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你必须观察别人,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如何以现实的科学基础来进行研究的。”霍普克洛夫特说,有人很擅长考试,很擅长用老的知识回答现在的问题,但学习的过程比考试要有趣的多。他建议大家,一定要找到一个榜样,然后像学徒一样去学习榜样。
3、学业——“我小时候不是好学生”
“我小时候不是好学生。”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伊瓦尔·贾埃弗这样评价自己年少时的学业,“我想给一个好建议,学校在保证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习他们感兴趣的。”
韦尔特曼在讲述了自己成长的故事后说:“我不是个好学生,因为学的东西太多,在初中的时候我竟然要学4门语言,我都没有兴趣。”随后,他开始热衷于理论物理学的研究,并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奖。
4、性格——“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放弃”
有人问大师“您认为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什么性格最重要?”对此图灵奖得主巴特勒·莱普森回 答:“性格实际上是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则,比如科学家,什么样的共同点都没有。”而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则补充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性格,就是知难而上。”两人在交流中不忘告诉自己的听众:诺奖得主的智力和大家没有区别。成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是一个独立的人,当然了,如果聪明那更好。 “可以说诺奖得主成功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当别人放弃的时候,他没有放弃。”
5、家庭——“父母灌输的理想影响一生”
199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马丁努思·韦尔特曼回忆自己的童年时说,家庭和父母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非常重要,“父母灌输给你们的理想或者人生的目标将会影响你的一生,如果你们的父母希望你赚很多的钱,那么你肯定成不了科学家。”“对于任何人来说,生活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家庭,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
6、人生——“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
“你可以听取别人的想法,但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如果你感觉你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你一定要坚持。”2004年图灵奖获得者罗伯特·卡恩鼓励大学生们要学会相信自己的直觉。(励志一生)作为TCP/IP协议合作发明者、“信息高速公路”概念创建人,卡恩最初主攻数学领域,后来才转移到计算机领域。对于他弃数学转向计算机的举动,很多同事都表示了不理解。“我理解他们的判断,但我是个固执的人,我想要坚持,并希望能建立计算机之间的无缝对接”。他说,当别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你,说你的行动毫无意义时,此时你更应该相信自己。
7、老师——“好老师让你感觉站在世界顶峰”
“在人生的某些特定阶段,必须有很好的老师。”韦尔特曼认为,“我在我的中学时代,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时候有幸碰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数学和物理老师,他引导和教育我走上了大学的道路。”他举例说,“有两个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一位是杨振宁,一位是李政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叫吴大猷。”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韦尔特曼获得诺贝尔奖,与他同时获奖的是他的学生霍夫特。
8、求学——“保持好奇心对成才有好处”
“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你们,在中学的成绩考得好,并不等于将来你的职业发展会很成功。重要的是你们要找到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并充分发挥它。”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在讲述了自己求学路、成才的经历后提出忠告:“对于青少年来 说,保持一颗探索、好奇的心,对成才很有好处。”
9、职业——“今天的热点十年后会全部改变”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认为,大学真正的精髓在于真和美。遵照真实、追寻 美好,“这两点是学习、研究的精髓,拥有这两点,我们才能认为这是所真正的大学。”面对在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格罗斯建议他们要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因为 “我们所从事的任何一种行业,都会在未来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你就要广泛地摄取各种知识,如果只是关注今天的热点,十年之后就会全部改变。”他告诉同学们,要花精力研究真正喜欢的东西,要尝试不同的东西,在不同的实验室工作,读不同的书,尝试不同的课程,寻找你真正的热情。
10、科研——“不要把挣钱当做科研动因”
“如果要我给你们提出什么建议,那就是不要仅仅以能挣多少钱或者爬上什么位置作为你科学研究的动因或追寻的目标。”戴维·格罗斯告诫说,做科研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
一般成长的都很艰辛,有的就属于天性

三、中国哪些大学是诺贝尔奖得主的“母校

多了,只要你能考上

四、为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美国哈佛大约毕业的居多?

因为哈佛作为世界名校所培养出来的应晶莹有很多,不管从政治上还是从科学文化来讲的话,哈佛在世界大学中的排名都是非常靠前的。
可能是哈佛大学比较注重他们对于这一方面的发展吧
因为哈佛属于名校,她们学校可能更注重她们这方面的发展吧
因为i哈佛是美国高等教育学府,在世界也是很有名的大学,所以培养出很多人才也很正常
因为美国属于经济强国哈佛也属于世界的名校顶级名校

五、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有哪些?

诺贝尔文学奖:莫言;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中国作家协会副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截止2019年10月,是莫言,达赖喇嘛·丹增嘉措和屠呦呦。

1957年以后,达赖喇嘛与西藏上层分裂势力互相呼应,支持由局部逐渐扩展至全面的武装叛乱,公开撕毁“十七条协议”。1959年3月17日,达赖喇嘛出逃印度。198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 ,中国作家协会副 、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一名日本科学家及一名爱尔兰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从受教育角度讲,中国获得诺贝奖的有7人:接受 教育4人(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丁肇中),共和国3人(高行健、莫言、屠呦呦)。从获奖时国籍角度,中国获得诺贝尔奖有5人: 3人(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人获奖时都是 国籍),共和国2人。

1.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获奖时为 国籍,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

2.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3.丁肇中:1936年出生于美国,祖籍山东日照,在 读完中学和大学,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4.李远哲:1936年出生于 ,在 读完中学和大学,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朱棣文:1948年出生于美国,美籍华人,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6.崔琦:1939年出生于河南,美籍华人,1998年获诺贝尔奖物理学奖。

7.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8.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钱学森的侄子,美籍华人,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英美籍华人(同时拥有英国和美国国籍),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0.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国籍的作家。

11.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上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除了朱棣文和钱永健接受的是纯美国教育外,有8位青少年时期接受的都是 时期旧式教育,有2位受到是共和国教育。

诺贝尔奖华人获奖者:

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个月大便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镇江,并生活了18年,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10年,17岁的赛珍珠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婚后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

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5日—),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奖

(Samuel Chao Chung Ting)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 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

(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 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 大学化学,1961年在 清华大学塬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 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 。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

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文)。

崔琦——诺贝尔物理学奖

(Daniel Chee Tsui,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 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高行健——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 祖籍江苏泰州,87年移居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钱永健

(Roger Yonchien Tsien,1952年2月1日-)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 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高锟——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诺贝尔奖华人获奖者:

赛珍珠——诺贝尔文学奖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4个月大便随传教士父母赛兆祥和卡洛琳来到中国镇江,并生活了18年,学会了汉语和习惯了中国风俗,因此她称镇江是她的「中国故乡」。1910年,17岁的赛珍珠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攻读心理学,毕业后又来中国。婚后举家移居到安徽北部的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在此期间的生活经历成为后来闻名世界的《大地》的素材。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由于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史诗般的描述,这描述是真切而取材丰富的,以及她传记方面的杰作」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是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以写中国题材的作品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赛珍珠生前曾加入中国国籍,1934年中国政局陷入了混乱,赛珍珠被迫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

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奖

Tsung-Dao Lee(1926年11月25日—),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着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丁肇中——诺贝尔物理奖

(Samuel Chao Chung Ting)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 建国中学,接受严格的教育,他的数学、物理和历史学习成绩优秀。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在物理系和数学系学习,1960年获硕士学位,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诺贝尔化学奖

(Yuan Tseh Lee),1936年11月29日生于中国 省新竹市,先后就读于新竹国民小学、新竹中学;1959年毕业于 大学化学,1961年在 清华大学塬子科学研究所考获硕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化学学会的哈里逊豪奖、彼得?德拜物理化学奖、美源都的劳伦斯奖、美国国家科学奖、英国皇家化学佰法拉第奖和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等。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 人。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 。

朱棣文——诺贝尔物理学奖

祖籍中国江苏太仓(现已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美国的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先后就读于罗切斯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数学和物理学专业学位。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不懂中文)。

崔琦——诺贝尔物理学奖

(Daniel Chee Tsui,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1951年只身 远赴香港,之后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学接受教育。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年预备班,成功考入香港大学,但是他选择了教会的奖学金,赴美留学。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他成为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之后,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高行健——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 祖籍江苏泰州,87年移居法国。2000年10月12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年60岁。事后报导中称他为剧作家、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导演和评论家。不过,高行健早期在国内,是以创作先锋戏剧著称。

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语作家。

钱永健

(Roger Yonchien Tsien,1952年2月1日-)汉族,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 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高锟——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金山(今上海市金山区),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Father of Fiber Optic Communications),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2009年,与其他两人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屠呦呦——诺贝尔医学奖

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上有哪些得过诺贝尔奖的“可怕”发_?》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11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