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

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一、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前言调查目的: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十二年的寒

本文标题: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

前言
调查目的: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食粮,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我们自身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增加课外阅读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我们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了一张大学通行证,十二载书山攀登赢得了人生的半块虎符,这就是莘莘学子走过的求学之路。那么走进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们的读书现状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本校园内做了一份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了解本校大学生课外阅读取向的情况,探索如何做出正确的课外阅读选择,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为此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
调查范围:本校区全部学生
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的对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途径: 首先通过本班同学、朋友、社团中的学长学姐发放一部分调查问卷,但人数不够而且男女比例不协调,随后在教学楼下发放调查问卷。
样本数: 问卷总共110份,收回106份,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94.34%其中大一34人、大二22人、大三25人、大四19人,男生56人、女生44人。
调查项目:对课外阅读的感兴趣程度、进行课外阅读的理由、课外阅读书籍的类型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式、课外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多少。

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数据统计
总共从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别是(一)全部学生、(二)大一到大四年级、(三)男女生,有七个问题。

1、(一) 就全部学生而言,大部分学生不讨厌阅读,只有5%和3%的人分别选择了不喜欢和很不喜欢阅读。很喜欢阅读的学生占到了20%,而更多的人选择了喜欢和一般,都是36%

(二) 大一到大四情况则有所不同
很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很不喜欢
大一24%33%33%3%6%
大二5%41%45%5%
大三28%28%24%12%4%
大四11%42%42%

由表格可看出,大一与大三情况相似,而大二与大四情况相似,但大四更突出,几乎都不讨厌课外阅读,但很喜欢的人数比例是最少的,较为集中与平均的学生为喜欢和一般。
(三)男女生情况大体情况类似,但女生似乎更喜欢课外阅读,很喜欢的女生是25%、男生是13%,相对的男生有11%的人不喜欢阅读,而女生只有4%

2、对于阅读理由的统计,由于部分是多选,无法转化为百分比,只能进行数据比较,以下两题以同样方式。
(一) 大部分人是因为感兴趣而进行课外阅读,有54人选择,接下来是对学习有帮助(28)、提高自身素质(31)、打发无聊时间(35),只有4个人是由老师或家长要 求,或者6个人有其他原因。
(二) 由于抽查的各年级人数不同,相对较难比较,但从数据可粗略看出与整体情况基本一致,出入不大。
(三) 男女生也基本如此,但有一项拉开了差距,22个男生选择了打发无聊时间这项理由,而女生只有10人。

3、(一) 对于课外书的类型选择更加多样化,人数差距也相应的较小一些。由多到少排列为:休闲娱乐类报纸杂志(39)、网络流行小说(35)、文学名著(34)、世界畅销小说(29)、科普类读物(21)、教学辅导书籍(19)、现代诗歌散文(11)、其它(3)
(二) 四个年级的数据比较而言,其中超过半数的只有大一的网络流行小说;其次,大一和大四看休闲娱乐类报纸杂志的人较多,大二的学生文学名著看的人多,都将近一半;科普类读物、教学辅导书籍从大一到大四逐渐增多,而世界畅销小说则是递减。
(三) 再比较男女生的数据,差别并不明显。但女生看科普类读物的人数比男生少了十多人,同样的,男生看文学名著的人数比女生也少了十多人,其它数据则基本接近。

4、(一) 纸质阅读(53)、上网阅读(21)、手机阅读(23)、无所谓哪种方便就哪种(29)
很明显能看出,大部分人仍倾向于纸质阅读。

(二) 逐一比较各年级数据,大一的学生仍然倾向于纸质阅读,但与整体情况不同的是,上网阅读和手机阅读中明显更喜欢手机阅读,只有一人选择了上网阅读。大二与整体情况基本一致。而大三则是纸质阅读与上网阅读的人数相同。大四的学生除了大多数的人喜欢纸质阅读外,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式,只有两人选择了无所谓哪种方便就哪种。
(三) 男女生情况基本与整体一致。

5、课外阅读的时间肯定是衡量课外阅读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 (一)

从这张柱形图中可以很明显得看出所有学生不是在1小时以下,就是1-3小时,超过3小时的不到10%
1小时以下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
大一44%44%9%3%
大二36%50%5%
大三44%44%4%4%
大四58%37%5%
(二)

从表中看出,大四看书时间最少。

(三)
 1小时以下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
男生35%39%4%2%
女生32%55%7%5%
很明显女生看书的时间比男生多。

6、如果说上一题是从客观角度调查阅读情况,那么这最后一题就是从主观角度出发。
(一) 认为自己的阅读量

从这张饼图很容易看出一般人认为自己阅读量为一般。

(二)
 很多比较多一般比较少很少
大一3%26%35%26%9%
大二5%27%59%9% 
大三12%12%44%20%12%
大四 16%74%5%5%

(三)
 很多比较多一般比较少很少
男生5%16%52%18%9%
女生2%27%4816%5%
男女情况基本一样。

二、总结分析
1、 阅读兴趣不足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没有太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虽然不能完全说不喜欢课外阅读,但也是兴致缺缺的表现,或者说大部分人几乎没有课外阅读的意识,原因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我们实行的是一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过去十二年的学习生涯被老师和家长们用上课、作业和补课全都占满了,自由时间少之又少,所以根本很难培养出课外阅读的兴趣。而现在到了大学,我们一下子多了很多很多的课余时间由我们自由支配,一下子解放的我们会选择尽情地去玩,很难静下心来去进行阅读。即使我们的老师或家长这时要求我们多读些课外书籍增加知识,但这时已很难受控制的我们也听不进意见,甚至可能会对课外阅读更加反感。自认为解放的我们更愿意玩游戏、聚餐、出游。

但也有好的一面,从大一到大四阅读的兴趣也有所增加,这其实也是我们成长的一种表现,对学习的重新认识让我们愿意去自觉地阅读对我们有用的书籍,开始为我们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2、 阅读类型多样性,更倾向于休闲娱乐
那些选择休闲娱乐类报纸杂志的同学我相信他们应该是处于一种随便看看的状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也有可能是出于追随潮流的目的看一些最新的资讯,那甚至不能真正的称为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网络流行小说也成为我们课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学生本来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更何况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网络文学呢,一个又一个的小说网站就是最好的证明。女生的言情小说、男生的玄幻小说,除了内容吸引我们外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你可以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得选择,网络上无穷无尽的各种书总能找到你所喜欢的,几分钟就能搞定,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几乎不用花多少钱。同时那些很多小说都是连载的,更加吸引人,也让很多的学生深深的着迷。
接下来的一些文学名著、世界流行小说、科普类读物和教学辅导书籍则更加文学性、专业性一些,也更接近于课外阅读的本质,一旦养成这种良好的阅读选择,是我们人生的一笔财富。

3、阅读方式不一而足
传统的纸质阅读仍是我们的首选,这很令人感到欣慰,毕竟阅读是需要慢慢地品味,慢慢地琢磨,囫囵吞枣地阅读不会有任何收获,还不如不读,除了浪费时间、精力又能得到什么呢?在我们慢慢翻页的同时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是阅读的趣味之一。
但这个时代毕竟是在进步,网络、数字化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手机阅读和上网阅读也正在逐渐地替代纸质阅读,尤其是为我们学生所接受。特别是手机阅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那使得阅读变得极其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4、阅读量不够
平均每天3小时以下的课外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是提高自己素质的最好方法,但那需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阅读,如何只是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怎么可能有收获。而第一点中学生们阅读兴趣不够可能就直接导致了我们的阅读量远远不够。

三、结论与建议
首先,面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学校方面责无旁贷,学校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他们明确读书的目的,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性功能。为了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收获最大,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图书馆的书目种类,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严格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其次,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上直接决定着读书的效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立足自己的发展,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要从那些毫无意义的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解放出来,就会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因为网络只是虚拟空间,它给人带来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只有读书带给人的才是终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闲娱乐中久了,也容易玩物丧志,只有读书终能启迪人的心志,使人变得高尚。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读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风物长宜放眼量。要克服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就会广阔得多,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再次,要培养广泛兴趣,不断完善阅读结构。“读书就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这是告诉我们读书要博采众长。而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我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了重专业轻素质、重消遣轻理论、重“畅销”轻经典的倾向,这样的阅读倾向和阅读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不断完善阅读结构,专业理论书籍要阅读,经典名著更要阅读,因为能成为经典的名著,浓缩了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和语言,它让我们走进高尚,远离低俗。休闲娱乐不是不可以阅读,但决不能让休闲娱乐左右我们的价值取向。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因此,我们读书既要广泛又要精选,既要博采又要专攻,使阅读跟得上时代的节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本人在读大学生,宿舍住八人,但就有一个特别的。泥马。 周末都要七八点起床吃早餐。人家起床吃午餐时她

管好自己就行了。何必去管别人的闲事。人和人不一样,她有她的生活习惯的方式。你管不了,也不该去操这份闲心。同学一场不容易,包容一点,和睦相处吧。
女的 嘛,就是有点麻烦,不过呀,这也是正常的,每个大学宿舍女寝室都是这样的,多些宽容吧
呵呵,很正常的生活习惯,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按照你的作息规律来生活吧,宿友相处就这样,都是互相迁就,磨合啊
这奇葩吗?这不是正常作息吗难道,吃早餐你准备10点11点吃吗?或者周末压根都不吃早餐?睡午觉是个人习惯,她是嫌你们吵到她抱怨了?十一点也确实睡觉的点了,可能对她来说,她平常就不喜欢玩,放假跟上课对她差不多,没有好不容易放假好好用的心理,感觉你们的时间点老是不对一样。可能她觉得是到聊天的时间了而你觉得是休息的时间点。。
大学没有奇葩会很无趣,管好自己,干嘛管其他人,

三、以前一起读小学的同学要结婚了,我一个大学生该随多少份子钱好?

看自己的经济实力来定吧,还有与朋友之间你们俩的关系来考虑。如果关系不好就少给点,给了他那么多他也不一定会感谢你的哦。
你好,既然请帖是别人替发过来的,你也可以问问他给多少,你如果愿意给的话,就同他一样给这些数。或者你同学在哪里办酒席,根据当地得风俗习惯给。 当然,你也可以不给,因为毕竟多年没有联系了。
200-500,看关系怎么样了,最好多给点,反正以后人家要还你的

四、摆求哪位好友给几本大学生该读的书名!!!!!!!!如题 谢谢了

名家推荐大学生暑假阅读书目 人一生能读多少书?假设每周读一本(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每周一本,算相当勤奋了),以60年计,不过才3120本。而仅2004年一年,全国出版的图书就有20余万种,套一句庄子的话:“以有涯逐无涯,殆矣!” 暑假是读书的大好时光。要减少读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最好听听专家的建议。这里,我们请了十余位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以老练的读书人资格,开列了十几份书单,拟分三期刊出,以备大学生们在暑假阅读中参考采择——编者 章培恒 年龄:75 现职: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史 主要著作:《洪升年谱》、《灾枣集》、《献疑集》 编辑先生来信,要我为大学生的暑期阅读推荐几部书。这可难住了我。为年轻人推荐读物,总不能太旧,但我又实在推荐不出新书。正在彷徨不知所措之际,真所谓鬼使神差,竟有一家企业给我寄来了一本时尚杂志《名牌世界》,其卷头的“编者的信”《裸露一颗心》中引了杜拉斯的话:“最好的作家从不写作,写作无异于自我羞辱。”我不由眼睛一亮,这跟咱们老掉了牙的名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不正血脉相通?然则新与老之间原没有隔着 长城,我也不妨按照我的已经过时了的趣味推荐几部试试。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 我不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专家,本不配推荐这类著作。但此书中有许多论述是我在以前从未见到过的。例如,在该书第六章有这样一段话:“18世纪的唯物主义同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的共产主义的联系,则还需要详尽地阐述。我们在这里只引证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和边沁的著作中的一些特别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而被引证来显示此种联系的这些“段落”中,包括爱尔维修的“人并不邪恶,但却是服从于自己的利益的”;霍尔巴赫的“人在他所爱的对象中,只爱他自己;人对于和自己同类的其他存在物的依恋只是基于对自己的爱”;边沁的“如果承认为了增进他人的幸福而牺牲一个人的幸福是一件好事,那末,为此而牺牲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以至于无数人的幸福,就更是好事了”。这都使我很感兴趣,所以希望爱好思考的朋友大家读一读。 ●卡尔·A·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 此书的中译本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其《内容提要》说:“这是西方学者论述东方社会理论及比较政治学理论的颇有影响的一部著作。作者自称以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学说为基础,其主要观点是,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东方国家都是‘治水社会’,这种社会需要大规模的协作,而这些协作又反过来需要纪律、从属关系和强有力的领导,由此便产生了专制君主和‘东方专制主义’。……翻译此书,使我国学术界对该书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明辨理论是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想,这是说得很好的。此书把其所谓的“东方专制主义”表述得极其清晰,确实值得对其作“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而且,如果按照此书的理论,我国古代的文化都不免打上“东方专制主义”的烙印。志在颂赞我国古代文化者更不应将它轻易放过。 ●残雪:《五香街》 《五香街》是海峡文艺出版社的《非主流文学典藏》的一种。残雪大概确实属于非主流文学。她自己说:“我不能搞现实主义,将来也如此,我只能进入一种超自然的状态来创造,我必须提起我的精神沉浸在最狂野的遐想之中。我的所有的人物与事件都是我的创造,它们不需要符合一般人能够理解的那种现实,我故意使它们与现实作对。我将聚集起我的全部情感和想象来反对现实的铜墙铁壁。”(残雪给美国罗兰·詹森的信,引自罗兰·詹森《残雪的疯狂冲击》)所以詹森说:“她的所有的故事均源于没有特别强调的苦难,源于‘疯狂的冲击’,源于绝望爆发的冲动。”(同上)这使读者在阅读她的作品时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甚至可以说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绝望的冲动而沉浸于其中,尽管我们所体味到的与作家的绝望的冲动必然存在或大或小的距离,但这是直面真的艺术品时的正常的现象。 ●金庸:《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的版本很多,这里就不注版本了。金庸的武侠小说本本可读,其中最能显示主人公的自由、独立的人格的,当数《笑傲江湖》与《神雕侠侣》。如果暑假里要做的事情很多,在这两种中只能选择一种,那我推荐《笑傲江湖》。因《神雕侠侣》中还偶有落套之处,如其强调“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并让杨过因此而感悟到自己只注意个人的恩怨、情爱而不为国家、民众出力的渺小,终于在襄阳城建了大功。但在建功以后,杨过就携着小龙女回到了古墓中,再也不问外事了;尽管在其隐居期间发生了郭靖夫妇殉国、南宋灭亡这样的大事(参见《倚天屠龙记》)。然则杨过原先的觉悟到哪里去了?我想,杨过之与小龙女隐居其实无可厚非,只是写杨过原先的觉悟似多少有些落套。在《笑傲江湖》中,这些落套的东西都没有了,真称得上晶莹澄彻。 ●葛剑雄:《悠悠长水》 这是葛剑雄教授为其老师、已故的谭其骧院士所写的传记,列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往事与沉思》传记丛书。此书不仅写出了谭先生的出类拔萃的学问和值得尊敬的人格,而且还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写了谭先生所处的时代,使我们对这时代增加了许多具体的认识。第二,尽可能写出谭先生的全人及其全部重要的遭遇。我尤其看重的是第二点。因为有些传记虽把传主写得很可尊敬,但却缺乏生活气息,甚至不像活人。这部书中的谭先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有他的卓越之处,也有他的无奈。例如吧,其中写到谭先生的夫人出身豪富之家,在结婚时,请柬是女方的听差去邮寄的,这位听差“贪图小利,揩油了邮票钱,寄喜帖的信封上没有贴邮票,以致很多信被退回”。所以谭先生的好些亲友都不能前来赴宴。这惹得谭夫人很生气、谭先生很尴尬。像这类很能凸现谭先生处境的细节,其实同时也就显示了他终于战胜这种处境的坚毅。这在一般传记里是会被认为有损于传主的尊严而避讳的吧,但葛先生却全无所避。听说他为这种无所避忌的写法而被告上了法庭,但幸而他胜诉了。 吴国盛 年龄:41 现职: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科学史、科学哲学 主要著作:《科学的历程》、《追思自然》 暑假期间的大学生,无论是理工科的还是文科的,如果愿意阅读有关科学的书籍,我建议可读一些科学人文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对文科生而言,可以增进对自然科学的了解,以补足固有知识背景之欠缺;对理科生而言,可帮助对科学的总体方面有一些认识,以弥补课内专业知识学习的不足。考虑到阅读时间的限制以及书籍的可获得性,我只推荐四种。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976年-1979年间编就的中文版《爱因斯坦文集》三卷本是汉语世界爱因斯坦研究的重大成就,也为普通读者阅读爱因斯坦提供了合适的读本(湖南科技出版社已经出版5卷并将陆续推出鸿篇巨制的中文版《爱因斯坦全集》,有进一步兴趣者可以阅读)。其第一卷主要是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等科学哲学的文章,第二卷主要是科学论文,第三卷主要是社会政治方面的言论。可能由于版权方面的原因,这个三卷本文集尽管早已售罄却一直没有再版重印,不过大学图书馆以及一些公共图书馆通常都有丰富的收藏。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对近代科学的哲学背景有深刻的反省,堪称伟大的哲学家。我认为,读文集第一卷能使人们对科学精神有更好的理解。 今年暑期读爱因斯坦还有一个理由,这就是今年是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纪念。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接连发表了5篇重要论文,其中狭义相对论的文章、解释布朗运动的文章和解释光电效应的文章,被认为每一篇都可以获得诺贝尔奖。2004年6月的联大第58次会议决定把爱因斯坦奇迹年100周年的2005年定为“联合国物理年”。我想,阅读爱因斯坦也是对奇迹年的一种纪念。 关于爱因斯坦的书籍非常之多,如果你还有时间和兴趣,推荐阅读《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爱因斯坦的奇迹年的5篇论文结集《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施塔赫尔编,范岱年、许良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权威传记《爱因斯坦传》(派斯著,方在庆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从一到无穷大》(伽莫夫著,暴永宁译,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这是科学写作史上的一部奇书,把新颖深刻的科学思想与善打比喻讲故事的生花妙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至许多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都喜欢读这本书,认为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激发新的灵感。其雅俗共赏的特征,也许可以与金庸武侠小说相比。作者伽莫夫(1904-1968)是俄裔物理学家,他虽然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但20世纪最伟大的四个科学模型(夸克模型、大爆炸模型、双螺旋模型和板块模型)的中间两个都与他密切相关,其中大爆炸模型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而双螺旋模型所代表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得益于他首先提出的遗传密码理论。科学界普遍认为大爆炸模型应该获诺贝尔奖,而且首选的获奖人选就是伽莫夫,可惜他去世较早,与诺奖无缘。伽莫夫像是科学界的智多星,许多革命性的观念不断从他的头脑里蹦出来,而这些新观念在《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里经常有不经意的流露。值得提出的是,书中幽默生动的插图全部出自伽莫夫本人之手。除本书外,他还写有《物理世界奇遇记》,也有中文版(吴伯泽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可供阅读。 ●《数,科学的语言》(丹齐克著,苏仲湘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数学是人类智力的一朵奇葩,我个人认为,未能领略数学之奇妙,是人生一大遗憾。丹齐克的这本书是本老书,但写得很有滋味,译者译得也古色古香。据说爱因斯坦很喜欢读这本书。现代中国读者一听说数学,总是马上联想到计算工具,这是极大的误解,也是现代人功利主义地衡量一切人类智慧的表现。在数学中,其实包含着人类存在的奥秘。怀特海说过,数学与善都代表着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对数学文化有进一步兴趣的读者还可以阅读《数学:确定性的丧失》(克莱因著,李宏魁译,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寂静的春天》(卡逊著,吕瑞兰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962年出版的这部书被认为是现代环境运动的肇始之作,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1907-1964)在书中详细考察了DDT(编者注:滴滴涕,是一种难以降解的杀虫剂)的使用对野生生物的危害,提醒人类在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并大胆地批评了狂妄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此书已成“绿色圣经”,由于它,世界各国逐步停止了DDT的生产和使用(DDT的发明曾获得过1948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于它,公众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掀起了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我认为,当代的大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环境保护理念,则是文明修养方面的重大缺陷。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从读《寂静的春天》开始。(编者按:吴国盛教授还推荐了60部西学名著,供大学生提高科学人文素养参考,网址:http:///hps/recworks.php?op=intr&rcid=5) 吴国光 年龄:47 现职: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讲座教授 研究方向:比较政治、亚太地区国际关系 主要著作:《论中央-地方关系:中国制度转型中的一个轴心问题》 推荐书目是智者不为的傻事;远在异国,又不大知道国内出版的书目,这里的推荐更是盲人骑瞎马了。好在听说目下大学生英文水平了得,于是不妨先绍介几本英文书,然后再补上一两本中文书作点儿平衡。选择的标准只有一个:读的时候不至于败坏胃口,读过了不觉得浪费时间。至于从中能够得到什么,那要看各人的消化能力。 这几本英文书,其实都是一位作者所著。我素无追星之癖,但看书却往往认作者。无他,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水管里出来的都是水;读到一本好书,接着扩展去读这位作者的其他著作,大体不会太失望。 我这里推荐的这位作者是一位经济学家,姓名不妨译作阿尔伯特·赫什曼(Albert O.Hirschman)———当然,按照某种据说是有文化的译法,也可以写成“何诗曼”。不过,那似乎更像某位香港歌星的芳名。所以,这里还是不去学徐志摩那种酸溜溜的英译中风格为好。 经济学家嘛,还要说句不怕得罪朋友的话,那也是我向来不大佩服的。包括那些得了诺贝尔奖、今天正在中国像歌星一样走红的经济学家。可是,事情总有例外。这位赫什曼就是一个例外。据说他早年就不佩服自己的同行,为了显示自己完全有做“正宗经济学”的本领,就把自己的论文完全用算式演写一遍,待赢得同行赞佩后便宣称再也不搞这套把戏———并不是搞不来,就是没兴趣。确实,他1940年代的成名著作,研究对外贸易与国家力量,今天还有生命力———要知道,美国学界的一个特点,就是不读“老”书。如果一个教授今天开给学生的书单上都是1980年代或之前出版的书,那学生们一定造反。就这样子,1940年代的书还能常常列于必读之列,赫什曼的功力可见一斑———也许要补充一句,当然不是在赫什曼自己开列的书单上。一则,他已经退休多年,早不教书了;二则,老派的美国教授是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著作列为必读书的。这并不像有人理解的那样,美国文化就是自吹自擂。记得我在普林斯顿大学上我的导师白霖教授(Lynn T.White III)的课时,他为了把自己的一篇文章列入“推荐书目”(比“必读书目”逊上一筹),红着脸解释了好几句。其实,那个课题正是他的专长,不读他的书又读什么?饶 我这里倒不推荐赫什曼的《国家力量与对外贸易的结构》一书,原因是它不符合读来有趣的标准。我推荐他后来写的几本小书。怎么“小”呢?每本连注释带文献目录,满打满算也就是150页左右。这样的书,出门好拿,躺下看也不觉得举着手累。光从技术上说,就是暑期读书的上选。 这样的小书,探讨的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适合任何学科的学生。第一本,是Exit,Voice,and Loyalty:Responses to Decline in Firms,Organizations,and States.哈佛大学出版社1970年出版,标题恕我不去翻译了(编者注:有卢昌崇中译本,《退出、呼吁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内容也很简单,是说人们在不满意的时候,不外两种选择:一种是发出声音,一种是一走了之。这样两种选择各有什么含义呢?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他们对于改善你所不满的对象各自具有什么样的功效呢?这样两种不同的选择又与市场、国家等人类生活的宏大机制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对了,还有第三种选择:可能并没有什么不满意,你选择“忠诚”———它的存在与其他二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呢?一本小书,就讨论了这些问题,高度抽象:因为它把人们在大千世界中的万般选择不过归纳为三种;同时,又高度具体: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决定,从购物到谈恋爱,咱们还不说经济、政治的大话题,都可以在这个框架下思考。是经济学,也是社会学,也是政治学,也是人生哲学。真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从中学到思维方法。作者在题记中说,他把这本书献给Eugenio Colorni,因为这人教会了他有关“small ideas and howthey may grow”。对习惯于大而无当的思维的知识界来说,也就是对大学生们的老师来说,这句话应当是发人深省的。 第二本,我推荐The Passions and the Interests:Political Arguments for Capitalism before Its Triumph.(编者注:有李新华、朱进东译本:《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走向胜利前的政治争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标题已经把主题说得很清楚了。从注重荣誉的中世纪,怎么就转而出现了追求利益的新时代呢?我看正是适合读这本书的时候。 以上两本,在赫什曼的著作中都是颇为广泛地为人所阅读的。这里要推荐的第三本呢,似乎少有人读,但是我很喜欢,因为它把宏大的历史周期理论、细致的心理分析、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政治学的深切关怀等等,融洽精妙地糅合到了一起,研究的问题正如标题所示:Shifting Involvements:Private Interest and Public Action(大意是“转换的卷入:私人利益与公共行动”)。这书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所出,1982年出版。我甚至还从中看到了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的什么“穷达之道”的深入探讨——当然,这就是自己的阅读阐释问题了。 看来没有篇幅推荐中文书了,那就只推荐一本图册吧:《中国人本——纪实在当代》,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缺点是太贵,小开本的也定价50元。书名起得也不太好,空大到有些不知所云。也许是因为内容丰富,不易概括。书中大约600幅图片,“写真”地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生活的许多场景。一般说,“读万卷书,行 路”。看这本画册,可以让人两者兼得,因为读图就等于行路了。 关于赫什曼,还想补充两句闲话:一、他的英文写得精致、讲究,因为有德国人那种癖好,也许稍稍有点儿难;二、他的个人生活背景也很有趣,为此不妨翻一翻他的分析性的自传:A Propensity to Self-Subversion(《自我颠覆的癖好》)———其中,我尤其喜欢看他如何从法西斯德国出逃的那段经历。 梁治平 年龄:46 现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 主要著作:《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 暑假是个读书的好时机。上大学时,我会把那些平日想读而没有时间读的书(通常是所谓课外书)留到暑假时读。学期里我期待那一天,就像期盼着一顿盛宴。不过,那时不像现在,没有人给你提供“菜单”,而且,“店”里也没有丰富的“菜肴”。现时的麻烦是,“店”多,“菜”更多,目迷五色,口爽五味。这时,“菜单”便多少有些帮助了。 我推荐的第一批书与动物有关,不过在这里,动物却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而生的。然则,动物何用?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先就认为,动物生来就应当为人所用,那这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因为无论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动物要受人役使和利用这一点无可改变。如此,则无所谓开放的讨论,也不会有公正的结论。 刚刚出版的这套“护生文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让我们了解到人与动物关系上的许多重要问题,也了解到现代人对这些问题所作的一些深入思考。英人考林·斯伯丁的《动物福利》是一本讨论这一主题的简明扼要的著作,而且富于实践色彩。在当代动物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中,动物福利思想影响最大。但在有些人看来,若要认真对待动物,只讲动物福利是远远不够的。用汤姆·睿根的话说,问题不在于扩大囚禁动物的牢笼,而在于打开牢笼,还动物以其应得。汤姆·睿根是哲学家,也是动物权思想的创始者,不过他的这本《打开牢笼》并不是一部艰涩的哲学著作,相反,他要用自己的生命经验告诉读者,动物权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讲动物权,动物权论者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如何成为动物权论者。他还认为,你、我这样的普通人都可能成为动物权论者。他的书就是写给我们这些人的。 讲动物权利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困惑。有人拿这样问题去问动物权论者:失火的房子里有你的孩子和爱犬,你是先救孩子还是先救狗?《动物权利导论》的作者弗兰西恩干脆把这个问题变成书的副标题,大有把自己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他如何对付这个难题?我不能告诉你,因为这正是我认为你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的理由。如果你对解答难题有兴趣,不妨从本书“附录”作者对20个他常遇到的问题的回答开始。弗兰西恩是法学家,也是哲学家,他的书,推理细致、论证缜密,而且不离日常生活。实际上,除了教书和写书,他也代理有关动物的诉讼。 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道德问题,也是宗教问题。从宗教角度能够对这问题说什么?《天、地与我》是一本关于亚洲自然保护伦理的集子。这本书讲述了宗教伦理在亚洲历史上和当代自然和动物保护运动中的作用。它的作者从学者、官员,到王子、王后和宗教领袖,其代表性颇为广泛。比较起来,由一位神学家撰写的《动物福音》风格全然不同。作者试图写一本可以鼓舞人的书,一本“能够触动读者的心和灵魂的书”。我认为他做到了。这是一本美丽的书,调和了虔敬的沉思与激情的告白。读者只需花几分钟读一读第九章“使我们有梦的梦想”,就会相信我所言不虚。 《绿色生活手记》是“文丛”中惟一一本中文著述。历史学家张广达先生说它“是一本好看的小书,文笔清新,陈义平实”。这本书的作者不是熟悉数字的环境问题专家,也不是笔下生花的所谓环保作家,但她推己及物的情怀和观察生活的细腻,却让她的议论既亲切又有说服力。自然,她也带我们回到当下的中国,让我们环顾左右,决定如何对待动物,如何对待自己。 如何对待“他人”,这涉及到正义问题。200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正义的两面》(慈继伟著)是一部值得再三推荐的著作。这里不能复述作者的观点,也无法演示作者的论证,我只能说,除了对正义主题感兴趣的人,那些想学习如何对日常现象进行哲学思考的人,还有那些苦于不能用简洁、明白的汉语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只有17万字的小书。 如何对待自己与教育有关。这几年,大学教育改革动静颇大,其中,北京大学的改革方案最受瞩目。中国高等教育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时下的改革有没有希望?有两本书可以对照着一读。《大学的逻辑》(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代表了北大改革者的思路;《谁的大学》(薛涌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则表明了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批判立场。前一本书的作者现在执教北大,后一本书的作者曾经就学于北大。两个人都关心北大,关心中国的大学教育,但他们位置不同,风格不同,视野和视角不同,结论更大相径庭。同时读这两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争论,但是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读者深入思考这一问题。当然,对教育问题有兴趣的读者也不妨多找几本相关的书来读,比如金耀基的《大学之理念》(三联书店,2001)。这本书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曾经对 的大学教育改革有些影响。2000年的牛津版又增加了作者1990年代写成的若干篇什。它与前两本书讨论的具体问题可能有一点距离,但可以帮助读者开阔眼界。如果我们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学会正确地提出问题,知道如何作出健全的判断,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在线

五、如何确定一个在读大学生身份

让他把学生证交出来,上面有入学时间,这个没法作假的
如果真的很需要,可以去他的学校的教务处核实
确定一个大学在校生的身份,可以向他所在的学校求证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急求一份1500字大学生阅读取向调查报告》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4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