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

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一、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老是把“混”挂在嘴边,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老是逃课?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为什么现在到国外留学的人悦来越多,而且留学年龄提早了。看了一个博友的博文才知道中国大学教育和外国大学教育的差距。原来中国的大学不是大学,中国的高中生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梦想走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在当今社会,留学已经成为了大家深造的首选方式。无论是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甚至是中小学生,都想尽早地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留学教育,其中很多同学十分关注“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相关的问题,为此环俄小编整理了《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欢迎您阅读!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您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我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1对1答疑!

一、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

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老是把“混”挂在嘴边,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老是逃课?为什么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为什么现在到国外留学的人悦来越多,而且留学年龄提早了。
看了一个博友的博文才知道中国大学教育和外国大学教育的差距。原来中国的大学不是大学,中国的高中生怀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梦想走近大学,可是一节课后将他们从梦想拉回了现实,大学原来就是这样,大学的老师和高中老师没什么去别,都是满教师堂灌。下面睡到一大片。上课铃响了,学生才匆匆忙忙的从宿舍往教室跑,有的上课一大会了,学生才慢悠悠的走进来。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拿这手机聊天。布置的作业一个照抄一个的,还有的直接就从网上下载答案。考试前老师把考试范围画出来,学生下去背背就通过了。还有的学生甚至背也懒得背,考试前将答案印成小纸条直接抄。
毕业了老师布置的论文从网上下载一篇或者东拼西凑合成一篇文字性的东西就可以蒙混过关了。我上过的大学基本就是这样。这就足以揭晓第一段问题的答案了。
我们再看看这位中国博友的国外大学经历,下面我把他的博文分享为大家
在哈佛做讲座之后,我写了一篇感想文章,说哈佛的学习氛围很浓。文章发表后,一位哈佛学生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哈佛校园中,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是事实,但这可不是学生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会,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
他想告诉大家的是,大学的学习氛围,是由学校对人才培养严格要求、重视教学所带来的,不是考学生们的自觉。这与国内大学今年来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很是不同。“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要主动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都是主动不起来,该逃课还是逃。
其实,我在几所美国大学参观时,陪同的学生,都谈到了这一点,一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大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奖金获得者,高中毕业时报送进了北大,进了北大之后,一个学期选10门课,甚至更多,都没问题,因为只要学期结束,考试通过了,就可以了。他觉得大学的日自己本事昏过去的。
一个同样和他保送进北大的同学,混到大二,因为长期缺课去打游戏,最终多门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他觉得这样混下去,实在对不起自己,因此申请MIT,到这里继续读大二。到了MIT,虽然只选了五门课,但他感到异常的繁忙,因为每门课,老师都要求要阅读大量的书,有的课,还必须做大量的实验,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在他们的同学中,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看书到深夜的情形,十分普遍。
这位同学告诉我,他曾经对大学十分失望,而到了MIT,才发现自己以前上的哪是大学啊。他说,他对此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因为其他的本科生,大多是直接高中毕业后来留学;而研究生们,感受不到本科生教育。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自己的美国母校却不捐给中国母校。
我国大学,也反复在谈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重视本科教育,意味着必须要求教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我国大学的教授们,在高校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实中,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无谓”的精力的。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可摧毁学生们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我国很多高中毕业生,怀着美丽的大学梦进入校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就从梦想回到“现实”——原来梦想中的大学竟是这个样子。而对于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不认真”,大学将其原因归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没有进入角色。
我也曾对大学新生分析过,大学的教学环境与中学不同,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但这次观察哈佛学生的学习,才明白,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没有错,可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是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规划的基本前提。哈佛本科生的课,安排得并不多,但学生们忙,就忙在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准备讨论会,以及撰写课程论文。
最近,数所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受到国内大学生、白领的追捧,很多人的感慨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这和那位来自北大的留学生的感受很相近。但一位哈佛学生告诉我,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我在卫斯理女子学院参观时,一位同学说,她们有很多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比如在上一周,就讨论利比亚的局势,我想,这些讨论,是属于学生自发的。而他们的“自发”,不正是源自于已经养成的学习与讨论习惯,以及鼓励学生所有话题均可自由发表意见的整体氛围吗?
有什么样的学校定位,有怎样的学校风格,就有怎样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热爱学校,融入大学,而我国的大学,却让一个个好学生把“混”字挂在嘴边。如果要说差距,这是我国大学与国外名校最大的差距。如何赶上这些名校,国外学生们的感受最深处,也就是我国大学最应该做的。
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教育的十大区别
1、考上大学
美国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好好学习,中国学生为了考上大学而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好好学习。(注: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
2、向老师发问
在课堂上,美国学生为了装懂而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横七竖八才能更好与老师交流。
中国学生则为了装懂而不向老师发问,还认为坐的端端正正是对老师的尊敬。
3、解题方法
如果老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12点整,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请问要经过多长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次重合?”老师语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的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很聪明的“笨方法”,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重合。而在场的中国学生立即拿出纸和笔,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4、受教育方式
美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放羊”,十分轻松,所以他们大多数喜欢异想天开,想象力无比丰富。
中国学生的受教育方式是一种“填鸭”,辛苦的很,题海战术他们不怕,怕就怕那种脑筋急转弯的问题,因为有的时候,他们确实转不过弯来。
5、数学头脑
美国学生一般不大有数学头脑,不得不长期依赖电子计算器。
中国学生都是数学天才,口算心算水平一流。
如果中国学生告诉美国学生,我们能够不用计算机做四位数的乘除法,甚至能够徒手开平方根,那美国学生看中国学生的眼神,肯定像看见了撒谎的小木偶的长鼻子一样。
6、零用钱
美国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不得不通知你,你这个月的零用钱已经超出预算了。去,把车库打扫一下,把游泳池刷一刷,或把家里打扫一遍,我们就可以在给你一些零用钱。”
中国学生的父母说:“零用钱用完了吗?没钱就自己到抽屉里去拿。”
7、旅游
美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已经攒够钱了,我要去旅游了。”
中国学生对自己的父母说:“我要去旅游了,请给我一笔钱。”
8、女朋友
美国学生把女朋友带回家自豪的对父母说:“这是我女朋友。”
中国学生面对着自己已经被撬开的日记,看着气急败坏的父母,心虚的说:“我没有早恋·····”
9、新赛车
美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瞧,这是我自己组装的新车。”
中国学生喜欢夸耀自己的长辈:“看,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新车。”
10、自己做主
美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说:“亲爱的,你已经长成一个男子汉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主,不要老是依赖我们给你提意见。”
中国学生的父母对他们吼到:“放肆!翅膀长硬了是不是?敢把我的话当耳旁风?告诉你,就算你长出胡子,还是我们儿子,还得听我们的。”
国内人太多,也没有发达国家发达,不仅教育,什么都不如发达国家的先进,中国也是个人情社会,制度不行,挂了可以送礼

二、为什么中国大学教育这么差?

中国的大学教育为何一届比一届差?

----当前我国教育与就业的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董键

一、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高校毕业生(包括职业学校、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之严峻,已经人所共知,中央政府也是清楚的,也做过部署,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作为一个基层教师,眼看着自己的学生毕业没有出路,心里很着急,教起书来也没有底气,学生问一声“学了有什么用?”就将我问的哑口无言,因为我不能给他们工作,解释再多也是白费口舌。而学生因为前途不保,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丧失,学业成绩下滑,教学质量不保,已经是一届比一届差。这个问题已经不是老师们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是个政治问题,如果说学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那就是管理体制问题,制约了学校自身功能的进步和转化,既培养不出人才,也浪费了学校的广大教职工中的人才,庞大的教育系统“不下蛋”,浪费着资源,制造着矛盾,但却没有人负责。

二、教育部门在自身萎缩,

只剩下一座捞钱大山!

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一面镜子,清楚地照出了教育系统的模样和能耐。教育系统也可以哭穷,也可以诉苦,但这都不值得同情和原谅。事实上,社会固然对教育系统有影响,但教育系统是社会中最有智力和知识的部分,理当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社会,让社会跟着自己向健康的方向走,而不是被动地适应社会风气。然而,我们的政府把学校当作了不稳定的重点对象加以防范,“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长期在学校扎根,已经让学校的任何积极的力量都萎缩了,人人自危,个个当缩头乌龟,挣钱、混职称、捞官位,谁还会费一点心思去做为别人的事情?“上下交相利,则国之危矣。”人气没有了,凝聚力没有了,影响力没有了,对外的形象就是“一座大山”,一座位居投诉榜首的捞钱的大山。

我希望各级领导同志要深入思考一下中国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认为,好解决的是在政治上恢复学校的生机,但难解决的却是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体制,这个制度和体制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学习和教育需要了。

三、模仿和抄写西方教育的危害:

煞有介事地规定各个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

那么,这个体制为什么不能适应需要了呢?最主要的是:这个体制不是从中国的传统和自我探索中诞生的,而是抄来的,尤其是抄写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而那些国家的人口加起来也没有中国人口多,能在小地方实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不能满足庞大中国人口的需要,这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在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开放的扩大,中国教育抄写西方的程度也加深了,但因为西方国家其实也各不一样,还出现过抄写哪国制度的争论。不过,占了上风的是抄写美国的教育制度,这当然不会明着跟老百姓说,实质却是真的。这个抄写行为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教育现代化”,它是所谓的“现代化理论”的一个分支,它宣称:(一切国家的)教育历程都要经历“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到“普及教育”的阶段,并煞有介事地规定了各个阶段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中国的高等教育大扩招就是这个理论“指导”的结果,按此下去,不就“拷贝”了西方的教育制度和体制了吗?而这个体制的参照对象其实就是美国。

那么,抄写美国的教育制度有什么不好吗?美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孤立的,它不仅有其历史文化的沿革,而且更有其超级大国地位的支撑,否则,它也不能存在。人家是发达国家,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盲目地拷贝美国的教育制度就是在追求虚幻,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是危险的。

抄写的危险症结表现在:其实,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只是个显性的东西,问题不在于要不要高的比例,而在于怎么要。办教育是需要钱的,当然还需要人。钱从何来?你的人口比美国多5倍,你的教育规模也需要是它的5倍,那就意味着教育开支是人家的5倍,这可能吗?!中国是超级大国了吗?我们的国民总收入是人家的5倍了吗?所以,单纯的教育人口指标的追求掩盖了经济基础方面的劣势,数目字上的“光鲜”是可能的,但那肯定是不正常的、不健康的、不可能持久的。现在,问题早就出现了,上下都知道,只是得不到纠正,根本的问题是找不到症结,那些“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办法当然多啦,但没有用。

有人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感受,却能拉老百姓来当“挡箭牌”,他们说:“老百姓有教育需求,不大办教育,老百姓不答应。”这个理由看似堂皇,其实掩盖的是无能。老百姓还要求低成本的教育哪,他们怎么就不说了?中国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更需要优质的教育,但前提是低成本的,否则就矛盾四起,危机四伏,单一个成本问题就能将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搅翻了天。

四、低成本的教育之路在哪里?

要找到这条路,当然可以列为“一级学科”,让一些人研究上20年,发表无数篇文章,评上无数的职称,可以从哲学上、文化上、体制上、经济上等等方面找原因和出路。但我不想这么罗嗦,我想首先给出低成本教育体系的“框架”,这就是:它庞大的基础是一个方便自学的教育机构,在它之上,是“二级学校”和“一级学校”,前者是辅助自学和职业培训,后者是培养科技精英的地方。它的特点在于:“一级学校”不但目标明确,而且数量也确定,这决定了它们培养出来的人数是有限的,这个限度就是:美国几所顶尖大学培养人数的总和。我们的人口比它多5倍,如此培养的淘汰率也是它们的5倍,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难道还不是聪明绝顶的精英吗?我们要这么多顶尖人才就够了,无论开发产品还是打仗,都够了。只要国家有安全,那就慢慢发展吧,什么都赶超、都追求个世界第一也没有必要。

结构决定功能,低成本教育的秘密就藏在这个结构中。作为庞大自学机构的,就是功能完善的图书馆,绝大多数图书馆都是公共图书馆,“二级学校”也没有自己的图书馆。公民在“二级学校”得到阅读书目的指导,在图书馆得到资料的帮助,从书店购得图书,自学,然后再到“二级学校”得到答疑、实验和培训,成为合格的劳动者。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若有志于科学研究和高级技术开发,就可以考入“一级学校”深造。

在“二级学校”的下面就是“未成年教育”,这个叫法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再区分什么“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成年的年龄(18岁或16岁),学生在此阶段要做好一个公民的健康、文化和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准备,而不单纯是所谓“基础知识”的准备。

从“未成年教育”到“二级学校”,没有入学考试,不存在考试和升学压力,也就自动取消了“高考”,整个教育系统得到解脱,可以实施“素质教育”了。

“二级学校”不同于印象中的“职业学校”,这里仍然有文化、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只是更多地采取答疑、讲座和培训的形式,而不是采取必修和文凭的形式。实验课程是“硬的”,要颁发“等级证书”,实验课独立于理论课。“二级学校”因为主要的任务是答疑,因此,每天可以为2-3批学员轮流答疑,能服务的人群成倍地扩大了,教育的公平性得到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学校的数量和教师的数量,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得到集约使用,教育的设施得到改善,教师的待遇也提高了,教师职业自然有了吸引力和竞争价值。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充分发挥效率,自然就会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和学习成本,缓解和消除了教育与社会的矛盾,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发达的图书馆和方便的购书系统,成为整个社会学习的中枢,这对大家是公平的,学习没有人强迫,但有人指导。“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口号必须讲究实现的方法,不能一味地要求所有的人都达到某某知识或学历标准,只要有一部分人愿意达到,没有达到的人学会健康地生活就行了。

剩下的问题就是要有劳动制度的改革相配合:解决中国人的充分就业问题,只能实行“4小时工作制”,尤其是有劳动年龄的人必须有劳动的权利和机会,这可是社会财富的来源啊,不能让劳动的时光若流水般地逝去。“4小时工作制”可以让每个人有劳动岗位,有正当的收入,有体面的生活,有健康的心态,还有学习和娱乐时间,并且经过组织,可以参加更多的义务劳动和实践锻炼,这也是学习和教育制度的一个部分。

五、北大清华成了美国的预科班

以上说的是个框架,我希望这个框架大家都能看明白。我是个教师,知道细节的实施才是最重要的,过去那些教育雄心和规划所以不成功,是因为它们都忘了“钻堤的蚂蚁”。

有人可能暗中笑话我了:你这个方案不错,但也有个“蚂蚁”,你不看看象北大清华这样的“一级学校”的学生都跑哪里去了?成了美国的预科班!你不怕这样做的教育投资是“打水漂”啊?

我是这样回答的:这是个政治问题,是一个国家可爱不可爱的问题,她的国民是不是忠诚她的问题,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公平有效的教育制度有助于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根本的解决之道还是政治意志问题,是政治 想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政府的问题。死抱住“祖训”不行,死抱住西方的经济和政治教条也不行,只有真正会做“13亿人的算术运算”了,才能懂得中国要实行什么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

我只能暂时讲到这个份上,还望各位看官和领导明断。
功利性太强,社会适应性好,市场经济下的大学也搞市场制度.你知道现在的大学生导师叫什么?BOSS啊!还是适者生存吧.
外部环境,也就是国情~~
你得分是什么大学,那么多院校不可能都是好的呀

三、用经济学解释,免费大学教育是不是物有所值

前提是你要找到一个免费的大学教育

四、中国大学的教育如何?

普遍都是难进易出。所以全看学生是否自觉了。

五、辩论,大学教育应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正方一辩)谢谢主持人,各位评委,以及在座观众。
  今天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一问题。大学应以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为导向。可是我们知道提高自身素质本身就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内容。而我们说的导向是指导行动或发展的方向。请问自己的一部分如何引导自己?这本身就是逻辑错误。素质是要提高,不过如何提高素质以及提高怎么样的素质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导向问题。
  我们说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都是要面向市场的,而对方辩友却告诉我们他们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对方辩友难道不知道你们今天坐在这里,经历的九年义务教育,以及三年的高中教育国家投入了多少金钱?你们父母老师投入了多少精力?就算对方辩友肯,你们的父母、你们的老师、我们的祖国也不答应啊!对方辩友还要注意一个客观事实就是陶渊明时代我国的森林面积还很大,而现在我国的森林面积已经越来越小了,我们的野生动物们居住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这个时候对方辩友作为一个当代的大学生竟然告诉我们他们毕业以后不投入市场为社会发展做贡献,而要进入森林和野生动物争一席之地,对方辩友于心何忍啊!
  我们说的以市场为导向并不是要我们口水直流三千尺,疑似白银落酒天。要我们一切向钱看。而是以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作为我们调配教育资源的原则。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市场是多么多么功利,多么多么铜臭味。可是我们要知道功利的不是市场化的,金钱本身也没有错,错的是人的贪欲啊!我们国家现在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不是希望我国变成功利化的国家,铜臭味的国家呢?
  当然我们也和对方辩友一样渴望童年时期那种天真无邪,那种无忧无虑,渴望在希望的海滩拾起希望的贝壳,不要背负现实这沉重的包袱。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我们走出大学,就将面临着市场的挑战。大学教育出来的人才必须要适应市场资源调配就必须以市场的人才需求结构来进行,也就是说大学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的确,校园的浪漫、青春的回响、激情的凯歌,都让我们深深感动。当你在这段明丽的胶片上写下记忆的时候,你会感到生命的缕缕情深。可是,当你登上市场导向这座高峰,向校园之外眺望时,我相信,你将看到更加壮丽和广阔的一片人生风景!
  (反方一辩)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希特说过,大学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唤醒是学生的力量。培育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力,以便他们在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自我选择。大学教育的理念和目标是传承文明、发扬文化、造就健全的国民,培植社会资源。具体说,大学教育包括:一、人文教育;二、科学研究与创新;三、塑造人类精神家园。
  人格完整的人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所在。尤其重要的是,在大学,学习的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知识,而且是一种全面发展。
  所以,大学教育非但要与商业化大众化保持距离,更要教育和引导社会向着理想的合理方向发展。
  市场是商业性供求关系;导向是引导事物发展的纲领性标准。
  那么假设,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的一套来治理大学,就意味着大学的一切,包括院系的设置、课题的选择、人事安排和聘用、职称评定,以及一切都得围绕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运行了。那么大学教育就不能以文化传承和创造人文教育为指导,而变的急功近利,丧失文化殿堂的尊严和使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学教育就得保持冷寂和自由。哈佛大学校长2003年5月份来北大讲学时,讲到这样的话:“例如生物学研究,现在已经达到几千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但这种价值不是短短几年在市场力量的趋动下创造出来的,而是那些聚集在大学里最优秀的学者,美元任何束缚和导向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和钻研的产物。”
  不应以市场为导向,而应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种伟大的精神为导向。这种精神并非凭空而产生的,而必然根治于一个政治文化共同体,强烈要独立自主的精神中,这正是大学教育内在的一种真精神。一言以蔽之,大学作为一个民族科学精神的堡垒和民主精神的家园,有自己的独立理念。不论市场风云怎样变化,大学教育都应该依照自己的精神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大学教育岂是市场二字可以导、可以了得的?谢谢!
  (正方二辩) ,各位评委,大家好
  首先我要指出对方一辩的几点错误:第一、大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发展文明和传承文化;第二、以市场为导向不是说要按市场的一套来办;第三、按照德智体美劳的精神发展并不违背我们按照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目标。
  首先,我在这想要强调重点是什么——就是实际。面对大学教育,我们必须本着面对现实正视问题,不断的改进去面对问题。对方辩友洋洋千言,提出什么什么的好,却说以市场为导向怎样怎样的不好,但问题解决了吗?诚然,我方并不否定市场有其不足,但任何事物的发展中都是存在不足的,这并不能否定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是必然的趋势。对方辩友面对问题仅以批判思想辩证我方的观点是错误的,已经恶化了问题,而并没有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对方已经建立在了理想化的基础上,怎么能看清问题呢?我们要一切从时间、地点、条件为出发点。那现在的实际是什么——就是现在我们所处在一个市场的大环境。从这个实际出发,大学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是历史的潮流,不可抗拒,是时代的要求。
  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达到34万约占总人数30%。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01年增加了近两倍。而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500万多人,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果对方辩友还坚持大学教育不以市场为导向,那这么多人该何去何从?用人市场找不到可用之人,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双方苦不堪言。现实就是现实,我们走出大学,必须面临市场的挑战,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要迎接市场的挑战,而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市场所需要的人才。大学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必然承担着这以历史性的使命。因此我们说大学教育中的资源配置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现在我要说明一下大学教育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一、服务社会;二、培养专门人才;三、发展科学。从真正的意义上谈起,如果大学教育不能以市场为导向,它将失去其真正意义。倘若真的按对方所说,培养象牙塔一样的大学,那大学不是孤立于社会么,成为一潭死水,那大学又怎样培养出新一代的人才?美国许多大学的教育体制都告诉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培育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无偿式的开放教育,使得大学生更懂得自己应成为什么,而不是迷茫于大学教育。
  综上所述,我方已从概念、现实性、目的性、积极主义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只有这样价值才得以实现,社会得以服务。
  (反方二辩)谢谢 ,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手满面春风地向我们讲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诸多理由,纵然说的天花乱坠却不能让我心服,很多错误我将在以下阐明。
  大学教育是在大学进行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活动;而市场是商业性供求关系。大学教育与市场在目标上、特点上都有根本矛盾,以市场为导向更有不可避免的逻辑错误。
  伟大的改革先父 先生曾经说过两句话来指导中国的发展:一是科教兴国;另一句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两名言蕴含了这位伟大的设计师多少睿智奢华。为何他只提及科学教育而只字未涉足市场?因为他知道教育是纯粹的,是不能为商业性质左右的。
  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提高民族素质的。大学教育出的科学主要目的是未来推动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水平。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便是很好的例子,他们都以有益于人类社会为目的和动力。因为科技的产生,市场以为有利可图,才进行的转型。是科技引领了市场。既然市场以科技为导向,而科技是大学教育的产物,以市场为大学教育导向无疑是颠倒是非。是一个天大的悖论。
  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否则难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但是在宏观调控下也出现金融四大危机这样的国际经济危机,怎能让这样危险的东西引导我们神圣的教育?,我想这无异于盲人引路。
  大学教育不同于专科教育的原因是因为大学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若以市场导向大学教育,这样助长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培养出一切向钱看的大学生,从而导致教育盐碱化、沙漠化。试想居里夫人是不是不应该把科研成果贡献给国家,而申请专利赚个盆满钵满呢?
  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有很多人选择了支教偏远地区或者参加志愿者或者埋头专研新科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一次水稻实验的一个周期使八年。人生能有几个八年?他是为何孜孜不倦的埋头钻研,他是为了让世界7%的耕地能养活21%的人口。他之所以静心科研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而这正是大学教育的意义和目的,也是以商业性为内含的市场达不到的精神高度。各个大学都以造就了多少科学家为傲,而不是生产了多少百万富翁。
  哈佛大学的校长说过一句话:“如果有一天,我的学生们都在做兼职,我的教授们都在开公司,我的校园里贴满了企业招贴画.那么,我和整个世界都会大赚一笔.但是,我不会因此而高兴.因为,那是没有灵魂的技术昌盛。”
  综上所述,我方观点认为,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盘问环节)
  (正方三辩)每个事物的发展都有各自的趋势,既然对方辩友认为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那试问应以什么为导向?
  (反方一辩)对不起,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大学教育应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大学教育应该以什么为导向。
  (正方三辩)马克思提出人的社会属性,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人与社会是以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呢?
  (反方四辩)马克思固然告诉我们要以实际出发。但是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我们现在就要面对市场吗?市场教育出来的人才是培养以赢利性为目的的我们呢?还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呢?
  (正方三辩)一个圆饼如果被切去三分之二,它还算不算一个完整的圆饼呢?
  (反方一辩)不是。
  (正方三辩)既然一个饼切去三分之二不是一个饼,以此类推如果我们的的大学教育和社会脱节,那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与社会脱节以后如何服务社会呢?
  (反方一辩)大学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而不是市场为导向的教育。
  (反方三辩)大家好。当我们在这开展辩论赛的时候,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世界市场不景气,失业破产连续不断,美国房贷危机导演了一幕幕悲剧。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也在倾诉着什么,对方怎么看?
  (正方一辩)对方又提到了金钱。我们说,以市场为导向,不是说我们要口水直流三千尺,疑似白银落九天。难道对方辩友想让我们的国家变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国家么?
  (反方三辩)我想对方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是想说明市场会出现连续不断的危机。而市场有如此大的弊端,对方还固执己见,是不是想将我们的学子推入万丈深渊呢?
  (正方一辩)我再次重申市场并不是金钱,而金钱只是经济的一部分。而市场是包含经济的,和金钱不是一个概念。
  (反方三辩)我想市场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那好,当今中国党和国家始终代表以人为本,大学教育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导向开展大学教育,却从未提及大学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这怎么解释?
  (正方一辩)市场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在这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的为市场服务,并不是向钱看齐,对方偏离了这个轨道,总把金钱和市场混为一谈。
  (反方三辩)以市场为导向来定制社会资源,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但是教育建设根本不同于经济建设,对方为何还要固执己见?
  (正方一辩)我们走出大学就是要面临市场的挑战,所以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

  (攻辩环节)
  (反方三辩)上面我已经提到了市场存在如此多的隐患,对方辩友为何还要固执己见,口口声声说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呢?
  (正方三辩)为什么对方一定要揪住市场的不良作用而不看市场的好的作用呢?那我想请问对方,寒窗苦读十几年,我们步入大学的初衷是什么?苦读十余年却不能在社会立足,不能适应社会我们空有一副皮囊又有什么作用呢?
  (反方三辩)我们不一定要为了金钱,我们可以养家糊口。这里说的养家糊口,你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难道你就是为了金钱?难道赡养老人是一种市场?
  (正方三辩)我从来没有说要不赡养老人。我们说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为什么你没有认真听我们一辩为导向下的定义呢?我还想问对方辩友,如果高等教育的大学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它的意义何在呢?
  (反方三辩)我想对方辩友误解了市场的含义,市场就是商业性供求关系,你怎么理解呢?
  (正方三辩)就算是商业性的供求关系,大学是为市场输出人才,我们可以认为人才可以是商品。如果你要反驳这个观点,那请找出个比较好的例子。另外,大学生的使命中有一条就是迎接新科技技术的使命。试问大学生离开了市场该如果了解并完成我们的使命呢?
  (反方三辩)我们现在的使命就是要振兴中华。跟着党走,跟着人民走。但是,导向,我想对方辩友误解了这个含义,引导了错误的纲领性标准,你把纲领性标准都丢了,怎么弄呢?
  (正方三辩)导向是说以它为趋势。但是大学不一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不一定都市场化,我们只是以一部分市场需求而已。大学需要培养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那我想请问对方,何为栋梁之才?只是德智体美劳兼备的么?不需要实践能力的么?
  (反方三辩)不一定是应该么?应该是不应该么?
  (正方三辩)那么对方说不应该就是不必要么?还有请问对方,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理论家还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全才呢?
  (反方三辩)那与辩题有关系么?
  (正方三辩)当然有,市场需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不能光有理论知识。

  (小节环节)
  (反方四辩)首先我纠正对方的三点错误:第一、对方说应该从实践出发,正因为我们从实际出发,所以我们看到了弊端;第二、对方一辩刚刚回答我方的问题中,市场是瞬息万变的,难道我们的大学教育要以瞬息万变的市场为导向么?那我们的老师又何等辛苦?第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的却是现在所需要的,难道实践就是市场么?对方一直抓住就业问题来说,对方辩友说如果以市场为导向,就不至于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认为就业问题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不到位,而不是市场问题。全国无论哪所大学,均设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而不是像对方所说的那样,按市场需求设置几个热门的专业。只要你学的好,找到工作那是很容易的。在现在的激烈竞争当中,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自然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
  (正方四辩)刚刚对方辩友洋洋千言,可见文笔之厚,可对方犯了诸多错误。以下列出几点:

  其一、概念错误;第一、大学教育应该而不是必须市场化。我再次强调一点,更不是在大学教育各个领域都要实行市场化标准。它不具有排他性,是追求效率;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并不是要我们一切向商业、向钱看。而是以市场人才需求结构作为我们调配资源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是满足社会,服务社会利益的根本需要;第三、市场为导向必然包涵竞争机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更加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其二、逻辑错误。对方辩友刚才说了以精神为导向启示就是以自身为导向,而大学教育本身就包涵提升自身素质。而我们所说的导向是行动或发展方向,请问自己的一部分能引导自己吗?对方辩友刚刚没有举事例,以偏概全、本末倒置。将大学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混淆不清,前后矛盾。
  其三、论据不足。对方论据不足以支持对方观点。
  所以我方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总结环节)
  (反方四辩)在这里我要指出对方的几点错误,第一,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而我们的教育不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我们的教育瞬息万变的话,那么老师该如何授课呢?请对方体谅以下我们的老师吧。第二,上大学的初衷是为了变成赚钱机器吗?对方一直在前点大学生就要面对市场,对,但我们不能成为赚钱的机器,第三、教育将面临现代化,而没有市场化,对方一直说要从实际出发,对啊,我们是从实际出发呢。校园没有完全把热门行业设为自己学校的专业,第四、对方说校园不是市场,而是以市场为导向,导向是什么,最终也要向这个方向发展啊,对方已经在陈述我们的观点了。

  谈及大学教育是否应以市场为导向,对方辩友一直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来撑腰,对方辩友说如果以市场为导向,就不至于面对如此严峻形势,就业难问题有如下原因,一、人才特别是大学生人数太多,以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当年大学生的人数,自然就持续优胜劣汰的现象,激烈的竞争就不可避免了,二、深究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依然不到位,在全国不管是哪个大学,均没有各种各样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的。
  现在不妨让我们从反面想一下,假如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市场需要的专业或学科,那大学生的就业怎么能解决?毕业岗位有限么,对方辩友又于心何忍
  再者市场有其弊端:一、解决不了总量问题,二、无法自拔地消除垄断,三、其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假如以市场为导向,必将导致急功近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何时才能实现啊!市场变化无端,此一时的市场不是彼一时的市场。几年前的韩流也冰冻不流了,如果以市场为导向,那届的毕业生该嫉恨对方辩友啦!
  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标,而以市场为导向必将使大学教育出扭曲和偏离目标。培养的是经济人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前几年的北大学生用硫酸泼大熊猫,大学生自杀事件,也是不断,这是从侧面反映出,培养人才更要培养道德及其他素质,有句话说的精辟,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毒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有才有德是真品。如果以市场为导向,大学生就会不顾道德而看重金钱,这就会导致不择手段的产生,那世界不乱了套。
  大学不是市场的附属物,大学教育更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大学教育是人才的摇篮,但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企业家的摇篮,她更该是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的摇篮。霍金研究的天体物理学不是市场所欢迎的,但是谁又能否认他做出的贡献呢,他是不是应该放弃研究科学而从事复杂的市场工作;居里夫人是不是应该把她的研究拒绝奉献给国家而以专利权赚腰缠万贯;国防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是不是应该抛下守护祖国边疆的钢枪;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是不是该出卖国家情报,跑到 当富翁呢?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大学教育秉承着尊重个性,探求真理的理念培养出一批对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他们的研究成果没有办法在十年,二十年内转化为市场上的产品。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帮助人类摆脱蒙昧与无知。
  以市场为导向就要按照买方市场的需求来衡量产品是否符合标准,那么大学教育就会趋向于企业圣朝,这样就会产生如下弊端,一、培养出缺少人性和灵性的赚钱机器,二、培养出明日黄花,三、人才缺少自主性学习力和能动力,四、对基础学科的忽视,对学科精神的不坚持。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不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一点愚见:
关于立论,一,大学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广播价值观念,更是为了民族国家培养后继人才,科教兴国。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造了市场,这个市场急需大学为之提供合格优秀的人才。三,大学教育为了实现自己的使命,完成国家的重托,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关于争论点及重点:
一,承认大学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传播知识为主,但是决不能否定大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角色和作用,失去这个角色,则大学难以称之为大学
二,市场不仅仅是狭义的经济市场,更是广义的人才市场,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广泛的,不仅仅包括目前国家急需的工业、科技等热门行业人才,同样包括国家立国所必须的农业、国防业、教育业、行政管理业等行业的高级人才(学术科研类人才,也应该视为人才市场所需要的),小到手工艺术,大到治国安邦,无不是人才市场所需求而大学教育应该提供培养机制的。
三,导向是指总体方向,战略大纲,是指大学教育应该朝向为人才市场提供充足供给而不懈努力,而非仅仅只是唯市场马首是瞻。大学教育执行者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高瞻远瞩的能力,参考市场而又不受限于市场,重视当前市场现况而又能预测未来市场发展,惟其如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才不至于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好心办坏事。

结语:亲爱的准留学生们,以上便是环俄小编为您整理的《为什么我国大学教育和国外大学差别那么大?》一文,感谢您的阅读。若您仍然没有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在线顾问获取最专业、最准确的一对一答疑咨询,不仅可以为您节省宝贵的时间,也能有效避免因遗漏信息而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环俄留学祝您留学事宜一切顺利!

联系专业留学顾问,立即获取院校内部非公开资料及留学方案,避免踩雷导致延误留学。


汤歆

环俄留学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顾问部总监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育学学士、社会心理学硕士,2011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优秀毕业生,2017年入围出国留学中介行业领军人物。

免费制定留学方案

今日剩余名额: 6

环俄留学顾问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既可免费获得一次由环俄留学首席顾问1v1制定留学方案的机会。